
腰肌劳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方便容易,当然接触医疗相关的知识也逐渐增多,这会导致人们在判断自身问题的时候容易出现混淆,比如当出现腰痛时,大家马上联想到自己是不是得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过度担心甚至出现过度就医治疗。其实引起腰痛症状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面为大家理清何为腰肌劳损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免出现盲目就医或者耽误治疗时机。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腰臀肌筋膜炎等,主要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诱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急性腰部扭伤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造成慢性腰肌损伤;另一个主要是长期长时间固定姿势的维持,比如长时间坐着工作造成腰部肌肉得不到放松,时间一长容易形成腰肌积累损伤进而形成腰肌劳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然而两者具体区别是什么呢?
从疼痛角度看,腰肌劳损表现为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腰部疼痛程度时强时弱,可随气候、环境条件变化,气温过低或湿度过高都可诱发或加重腰痛。而适度活动可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腰肌劳损通常在腰椎棘突间无明显压痛,腰背肌局部有压痛,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即主要在腰背部两边的肌肉。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说,腰痛也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然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出现放射痛及双下肢症状。即当出现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可出现相应的坐骨神经症状,表现为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到足部的放射痛和感觉异常,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在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时表现为双下肢症状。并且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出现棘突或棘间隙压痛点,主要位于棘突旁,即背部中间位置。
在治疗上,腰肌劳损主要强调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纠正不良工作姿势,防止过度劳累,适当活动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根据病情变化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当腰腿痛症状加重,反复发作,经半年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逐渐加重影响生活工作者;出现马尾综合征的患者;有明显神经受累者,这时需要手术介入治疗。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具体方式需要进行个体化选择。
本文是王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