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堂】遏制“魔性肾病”有良方——2019年7月5日

一个奇怪的病例
这位老人60岁,患糖尿病十多年,但他血糖一直控制得非常好,也没有并发症。可是这一年来,他得了一种肾病,叫“魔性”肾病,他也积极地在用药物治疗,但是这个肾病并没有被控制住,反而近期因为发烧找到赵主任,结果经过检查,这位患者已经有非常严重的肺部感染,而且还引起了感染中毒性休克。
所以他真正的死因是得了“魔性”肾病之后,用了一些药物造成了抵抗力低下,从而引起重症感染,最终不治身亡。
最近几年,“魔性”肾病患病率每年递增13%,呈现高发态势,已经成为45岁到60岁老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肾脏病,而且有明显的地域性:
北方高发于南方

为何称它为“魔性”呢?
◆缠绵难愈,治疗困难;目前用的药物,副作用也比较大。
◆容易复发;即便治好了,在未来的五年可能又会复发。
◆并发症多;往往容易合并感染、免疫力减退、血栓栓塞类的疾病以及急性肾衰竭等

杨阿姨,也是一名“魔性”肾病患者,最早发病时间是在2013年,当时她只是觉得有点浑身乏力,脚踝肿,自己也没有太在意,吃点药就好了,结果之后又犯了,她又吃药。
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到了2014年,有一天晚上,杨阿姨的腿突然僵起来了,膝盖也弯不了,一看腿已经肿得和大萝卜一样了。杨阿姨马上去医院看,跑遍了北京的各大医院,医生都说她需要做肾穿,做完肾穿以后就被诊断为这种“魔性”肾病。
但杨阿姨又是一个二型糖尿病患者,不敢吃太多的激素,最后左思右想决定找赵主任进行中药治疗。

当时杨阿姨的心情极其糟糕,害怕自己很快就走到尿毒症,需要做透析,一度抑郁到需要吃抗抑郁的药。也觉得自己刚刚退休,还没开始和家人好好相处,就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她感到很绝望。
赵主任介绍,杨阿姨刚到医院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2803.3,最高能达到13000多!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可能发生尿毒症,而进入透析的状态。也有可能因为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导致营养不良,出现严重的感染。
幸好,大概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到2016年这个值下降到28.6,已经恢复到正常范围,现在杨阿姨已经达到临床痊愈,只是间断的吃一点药来预防复发。

它其实叫膜性肾病,主要以水肿和尿中泡沫增多为表现,中医又叫“水肿病”、“尿浊病”。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里一种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从杨阿姨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一旦患膜性肾病,西医的治疗就会有很多禁忌,并伴随很大风险。这是为什么呢?

西医治疗膜性肾病主要用激素和抑制剂,但是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高,使用激素本身就会使正常人得类固醇糖尿病,所以糖尿病人如果再用激素和免疫制剂的话,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抵抗力下降,而患上重症感染危及生命
膜性肾病治疗往往是分阶段的,初期是以通法为主,主要是消水肿。

北京中医医院有一位老中医 姚正平姚老,是中医肾病科的创办者,他对于肾病水肿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命门三焦气化学说。以此治疗水肿,效果明显。
想要固肾涩精,同时消肿利水,就可以使用赵主任推荐的二须茶

三者搭配就能通涩互施,起到益肾固精、利水消肿的作用。痰湿体质、腿沉、夜尿多的人也可以喝这个茶。
本文是赵文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