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运动
从小剂量活动开始
心血管患者在康复期的运动和活动应从最小开始,慢慢增加,切忌过量。一开始应在家人或医护人员的陪同和监护下做些室内活动,能耐受后再移至室外,慢步的距离逐步递增,并适当的做一些四肢及关节的活动,且活动时间不宜长。
进行脉搏的监测
测量活动前的脉搏,如每分钟脉搏超过运动靶心率( 次/分)或者少于60次,则不适合参加运动或者活动。
运动种类
1.呼吸训练:患者舒适位,左手置于胸前,右手置于腹部,鼻子慢慢深吸气,尽力将腹部鼓起,然后嘴唇半闭呼气(缩唇此时口型为鱼口状),尽量将腹内气体缓缓呼出,延长呼气时间。每次训练5-10分钟。
2.有氧运动(连续有氧运动或间歇有氧运动)为主要运动方式,走路、踏车、游泳、骑车、爬楼梯等都是常用的有氧运动项目。每次运动时间为30分钟为宜,体力衰弱者应适当延长热身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每周以5-7天为宜。运动特点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长。
例如:步行训练
热身运动:慢走5分钟
康复训练:20分钟内走完 米
整理运动:减慢速度至慢走5分钟,恢复至平时的呼吸和心率
坚持步行训练对改善心肺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要进一步改善体能和心功能,还需要有一定强度的力量训练。
3阻力运动(哑铃、杠铃、弹力带等):全桥/半桥、仰卧坐起、仰卧举腿、俯卧撑、深蹲起、肱二头肌哑铃等。重复5-10次,2-3次/周。
运动时间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每天参加运动一次 ,一次时间20分钟,宜在饭后1-2小时或者饭前1小时进行。天气炎热时,可选在早晨或晚间进行。冬天宜在有太阳时进行,总之应选择不太寒冷也不太热的温度下运动。
运动后的观察
通过适量的运动或活动,患者心情舒畅,感到精力较前充沛,夜间睡眠好,无其他不适症状,说明运动适度。如出现不适症状或者睡眠差,表示运动或活动过大,要减少运动或调整运动方式。
心血管疾病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1.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切勿随意停药。
2.感冒、发烧、乏力、女性月经期暂停运动康复。
3.进餐后1-2小时方可运动,禁止空腹运动,运动中、后适当补充水分和能量。
4.请着宽松衣服、运动鞋进行活动,避免运动损伤,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5.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自我感觉疲劳,请立即停止运动。
6.严格按医生制定的运动处方执行,禁止自行加大运动量,以免发生不良事件。
本文是张娴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