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颌骨囊肿怎么治
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的一类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并不是指某种单一疾病,而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其多发生于青少年或青壮年,生长较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随着囊肿向不同方向的生长,可逐渐引起牙齿松动移位、面部畸形、复视甚至病理性骨折等症状。在X线上一般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圆形或卵圆形的阴影,周围常呈现一圈白色骨质反应线。
颌骨囊肿根据组织来源及好发部位可细分为多种疾病,而同一种疾病每个病例的发生部位及囊肿大小可能不尽相同。且由于其一般不易发生恶变,表现出类似的生物学特点,临床上主要是根据囊肿的累及部位及大小来制订治疗方案。
对于来源于牙齿或累及牙齿的囊肿,应考虑针对病源牙采取适当的处理,如采取根管治疗、拔除残根、根尖切除等治疗手段,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保存患牙。有些较小的牙源性颌骨囊肿,患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有时可能自行吸收,有些需要拔除的牙齿在拔除时也可一并摘除囊肿。
对于发育性囊肿或较大的囊肿则一般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根据难度可选择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一般行口内切口,但当囊肿累及范围较广,口内入路无法完成时口内需要行口外切口。去骨后将囊肿摘除,然后分层缝合,放置引流,加压包扎。对囊肿范围过大,骨质缺损较多,可能发生骨折的患者,术后需做颌间结扎暂时固定。
对于大型颌骨囊肿及老年人中型颌骨囊肿,因手术较为复杂,截骨范围较大,术后易导致面部畸形,老年人难以承受大型手术等原因,目前多主张先采用囊肿开窗减压术。开窗减压术安全且创伤小,痛苦少,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颌骨的形态及功能。通过在囊性病变表面开窗,引流囊液,使囊腔内外压力平衡,促进囊腔外周骨新生,缩小病变范围,恢复颌骨外形。一般进行6-18个月,若囊肿未完全消失可行Ⅱ期手术刮除缩小的囊肿。
若自觉出现颌骨囊肿的相关症状或在检查中发现颌骨囊肿,应及时就诊,争取早期的治疗和更好的预后。
本文是韩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