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如何判断孩子缺铁?若不纠正会影响孩子免疫力、智力和身高!
据国家最新调查研究表明:缺铁性 贫血 在我国儿童的比率非常高,是一种常被家长疏忽了的常见病。 1岁以下婴儿患病率为 22-31%;1- 3岁幼儿为 14- 29%;3- 6岁学龄前儿童为 7- 26%。即使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儿童的患病率也达到5%左右。
《百度百科》
常被忽视的儿童缺铁性贫血
6个月至3岁的孩子(婴幼儿)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实际上任何年龄都可以患缺铁性贫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孩子患缺铁性贫血的有所下降,但轻度缺铁性贫血还常被医生发现。而在农村或生活水平较低的地方,还是有不少的孩子有缺铁性贫血。
为什么婴幼儿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小孩子在出生的第一年体重增长非常迅速,6个月时体重超过出生体重的2倍,1岁时的体重为出生体重的3倍以上,此阶段孩子身体对铁的需要量超过成人。妈妈在怀孕时将自己体内的铁通过胎盘给了胎儿,足月生产的孩子在出生时身体里有较多的铁,可以在出生以后的4~6个月内满足身体快速生长的需要,也就是满足体生增长1倍的需要量。6个月以后,孩子在胎内从妈妈那里得来的铁就不够用了,此时就必须从食物中吸收铁,但这个时期的孩子饮食仍以奶类为主,母乳所含的铁已不能够满足婴儿的需要,添加其他含铁的食品是为婴儿提供铁的最好方法。6个月以上的婴儿如不及时地循序渐进地添加辅食,很容易出现缺铁。婴儿的辅食是指除奶以外的其他食物,主要是半固体及固体食物。其中动物类食品含铁丰富且容易被孩子吸收,如猪肝、瘦肉、蛋类、动物血等。植物类食品以豆类、芝麻、黑木耳、海带、紫菜等含铁丰富且较容易吸收。另外,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体重低于正常标准)出生时身体里的铁就相对少,很多孩子患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
一
缺铁的危害有哪些?
1、缺铁性贫血
缺铁会引起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数量减少,而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减少会导致贫血的发生。缺铁性贫血是全球性的营养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缺铁性贫血列为全球4大营养性疾病之一。
儿童尤为突出,6个月-2岁的宝宝最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2、智力发育受阻
现有研究表明,缺铁的儿童行为异常,常表现为智商低下,婴儿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反应差,易激惹和不安,并发现学龄儿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追溯其1~3岁时大多都曾患过铁缺乏症。
需要注意的一点:婴儿缺铁,不管是否导致贫血都会对神经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
3、免疫下降
铁元素作用于免疫细胞时,会促进其免疫功能发挥作用,如果宝宝体内缺铁,免疫细胞无法正常运作,就容易被病菌入侵引发相关病症。
4、影响消化能力
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可伴随胃黏膜萎缩性改变,各种消化酶活力降低,胃酸分泌减少,这些都可引起小儿食欲下降,又因为味觉异常可引起异食癖。
缺铁还会使消化道屏障功能下降,使小儿易患消化道感染。
二
缺铁症状有哪些?
缺铁性贫血起病缓慢,常容易被家长们忽视,宝宝缺铁究竟会有哪些症状呢?
1、皮肤、黏膜苍白
是小儿贫血相对而言最显著的临床表现,当血红蛋白低于80g/L时,患儿的面部、手掌、耳朵等皮肤处,以及眼结膜、口腔黏膜、甲床等处呈现苍白色。此外患儿为慢性溶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常表现为皮肤蜡黄色。
2、生长迟缓
病程较长的患儿还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易疲倦、头发干枯、营养低下等。
3、肝脾、淋巴结肿大
为患儿的造血器官的临床表现,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而出现了骨髓外造血,血液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等。
4、循环呼吸系统
患儿由于缺氧可表现为呼吸、心跳加快,尤其是在哭闹后更加明显,脉搏加强、脉压增大,部分患儿可看见毛细血管的搏动,当贫血程度为重度贫血时可出现心脏扩大、杂音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心力衰竭。
5、消化系统
患儿可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舌乳头萎缩等。
6、神经系统
常表现为精神状态较差、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爱哭闹等,甚至导致神经精神发育迟缓、智力受影响等,部分年龄较大的患儿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昏、耳鸣、眼前有黑点等表现。
大一点的孩子会说头晕,眼前发黑等,另外还会有一些如烦躁不安、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在消化系统方面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异食癖、呕吐、腹泻、口腔炎、舌炎经常反复发作;另外,也可以造成机体的免疫力下降。
所以,缺铁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家长们就得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三
这四类孩子最易缺铁
1、喂养不当
喂养不当则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正常新生儿体内铁含量70mg/kg,生后4-5个月仅动用储存的铁就可以维持,不需食物中添加。但是由于1周岁后生长发育快,血量增加,对铁的需求也增加。此时每天需铁量为0.6mg。婴幼儿主食为含铁量极低的奶类,如果在生后4-5月不及时添加蛋类、肉类等含铁高的辅食,就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2、母亲孕期或哺乳期有严重贫血
母亲在妊娠期或哺乳期间患有营养不良性贫血,致使新生儿体内铁储备不足。
3、早产、双胎、低出生体重的婴儿
由于体重偏低、体内的铁储备不足,同时此类婴儿较足月婴儿的生长发育速度更为迅速,如不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可因铁储备不足和需要量增加而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4、长期腹泻等疾病
幼儿长期腹泻等慢性疾病引起铁吸收不良,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小冯寄语】
铁是人体所需的非常重要的一种元素,儿童更容易出现缺铁。儿童缺铁危害大,除了缺铁性贫血外,还可引起免疫力低下、智力发育受阻和影响消化能力,因此,预防儿童缺铁尤为重要。预防儿童缺铁通常通过合理的喂养以及食补方式,对于严重缺铁者可通过药补方式,但也要注意避免过量补铁。
本文是冯石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