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卫彬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河南
线上诊疗科
间歇用药与耐药产生
1875人已读
1971年,全世界著名结核病学家Mitchison,研究发现,除氨硫脲外,包括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等在内的多种药物,在豚鼠实验过程中,均有迟滞作用(bacteriopausal effects),也就是当今间歇用药的理论依据。但是,Mithison在其研究生讨论文中的最后讨论部分却指出:豚鼠实验得出,利福平间歇用药的效果与每日用药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在间歇用药过程中,细菌再生长时,较容易产生耐药,尤其是细菌量较大时;由于豚鼠实验时间太短,我还不能确定,只是猜测。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应用每日服药方案,而不采用间歇服药治疗。这就是Mitchison的研究生论文结论。
但就是这样的结论,世界卫生组织(WHO)确把间歇用药的结论推广到了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10余年过去了,今天回过头来再看看,耐药高负担国家只所以出现高负担,是否与采用间歇方案治疗有关(因为我国的面视下督导病人服药--DOT政策 实在落实的不怎么到位呀!!!),病人不能按时吃药,漏服,随意停药成了家常便饭。值得进一步研究与评价!
在此,我劝告每一位每一次诊断为结核病的患者,如果确定要服药治疗,一定要坚持按时服药,最好能每日服药一次,即便要间日服药,千万不能漏服,避免导致成为耐药结核病,酿成严重后果。
本文是李卫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