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王焕斌 人已读
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称为黄褐斑,是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主要表现是面部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色素斑,颜色多为淡褐色、黄褐色,也有咖啡色或淡黑色。一般是对称地分布在眼周围附近、额部、颧颊部、鼻旁和口唇周围,呈蝴蝶形(故俗称蝴蝶斑),边界清楚,表面皮肤光滑,不痛不痒,没有皮屑。夏季紫外线照射后颜色加深,冬季减轻;随内分泌变化而变化,往往经久不褪;部分会随分娩(俗称妊娠斑)或停服避孕药后缓慢减退。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尚不清楚,本病女性多见,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妇女均可发生,多始于孕期3-5个月,分娩后来月经时多能逐渐消失,可能与体内孕激素水平有关。研究表明妊娠期促黑素细胞激素分泌增多,与黑素细胞亲和力的受体结合而使黑素细胞功能活跃。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中,其发生率可达20%或更多,多发生在用药1-20个月后,已经证明雌激素可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颗粒,孕激素能促使黑素体的运转和扩散,妊娠斑是这两种激素的联合作用所致。在一些慢性疾病如女性生殖器疾病和月经失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等,肝脏病、慢性乙醇中毒、内脏肿瘤、结核病等患者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另外,此病在夏季日晒后诱发或加重,提示日光是一促发因素。紫外线是一种外源性刺激黑素细胞分裂因素,使照射部位黑素细胞增殖。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氯丙嗪、苯妥英、口服安体舒通等也能诱发,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抗雄激素有关。临床上有很多病因不明患者,男性约占10%,有研究认为男性黄褐斑主要病因是遗传,女性也有简单单卵双胞胎姐妹成年后同患本病,故本病可能与遗传素质也有关系。总结来说,诱发因素分为:
01. 紫外线(约占85.2%)
02. 皮肤类型(约占49.9%)
03. 遗传(约占30.4%)
04. 化妆品使用不当(约占29.4%)
05. 外用糖皮质激素(约占14.9%)
06. 睡眠(约占12.2%)
07. 口服避孕药(约占7.3%)
08. 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约占2.5%、妇科疾病约占11.8%、肝脏疾病约占2.4%)
临床表现
损害为淡黄褐色、暗褐色或深咖啡色,深浅不定,斑片形状不一,或圆形,或条形,或蝴蝶形。典型皮疹位于颧骨的突出部和前额,亦可累及眉弓、眼周、鼻背、鼻翼以及上唇、下颏等部位,偶尔也发生于前臂。有时乳晕、外生殖器、腋窝和腹股沟处皮肤色素亦加深。皮损一般不累及眼睑和口腔黏膜。色斑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局部无炎症及鳞屑,也无主观症状。受累范围及大小因人而异,色斑深浅随季节、日晒及内分泌等因素而有变化,有时还与病人休息及精神状况有明显关系,精神忧郁、熬夜、疲劳可加重色素沉着。
鉴别诊断
1) 雀斑 浅褐色或暗褐色的斑点,较小,分布散在而不融合,常在儿童期发病,青少年女性多见,有家族史,夏季明显,部分人可冬季变淡或消失。
2) 艾迪生病 弥漫性青黑色或棕褐色斑片,除面部暴露部位外,受压迫摩擦的四肢屈侧面、掌跖皮纹处亦可见明显色素沉着,有全身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与血压降低等。
3) 瑞尔黑变病 灰紫色到紫褐色网点状斑点,后可融合成片,其上常有粉状细小鳞屑附着,色斑与正常皮肤境界不明显,好发于前额、颧部和颈侧。
4) 太田痣 淡青色、深蓝色或黑蓝色斑片,大多为单侧性分布,病人的结膜、巩膜可呈青蓝色,多自幼发病。
5) 颧部褐青色痣 蓝棕色斑片,直径1-5mm,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清楚。数个至数十个,通常为10-20个。对称分布于颧部、鼻侧、眼眶、前额等处,以30-40岁女性多见,黏膜不受累。
治疗及预防
黄褐斑的治疗是双向性的,需医患双方努力,医生只能治标,没法治本,因其发病诱因基本都与患者自身状况有关,患者实际上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平时需要注意做好各种防护,否则便容易反复。但是即使我们遭遇了黄褐斑,也不要过于紧张、气馁、消极,应积极地调整好心态,正面地在接受治疗和调理的同时,做好各种个人生活注意事项,这样才会避免黄褐斑越来越严重,才能进而改善它。由于病因比较复杂,应尽可能寻找可能的病因并分别处理。防晒是防治黄褐斑不可少的措施,应用广谱(UVA UVB)遮光剂可改善病情;治疗伴随的相关慢性疾病;妊娠期间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注意保持乐观情绪。
1) 全身治疗 口服或静脉注射大剂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C能将多巴醌还原为多巴及阻止多巴氧化称为多巴醌,以抑制黑素形成,对已形成的色斑有促进消退的作用。每天用量1-3g,疗程2-3个月,同时与维生素E联合应用效果更明显;止血环酸可能由于竞争干扰酪氨酸酶对酪氨酸的催化作用,最终抑制黑素的合成,有报道0.25-0.5g每日3次,连服1-2个月有效;谷胱甘肽,每日400mg,联合维生素C1g静脉注射,每周2次,对顽固性病例有效。中医治疗本病有效,拟用疏肝理气,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类药物,如我院自制的疏肝化瘀方。
2) 局部治疗
⑴ 酪氨酸酶抑制剂 氢醌:氢醌的效能、局部刺激性与其浓度(1.5%-6%)直接相关。制剂中加入维A酸和糖皮质激素可提高脱色效果。(4%氢醌、0.05%维A酸、0.01%氟轻松)
⑵ 还原剂 维生素C局部离子透入疗法、硫辛酸(抑制酪氨酸酶活性)、α-生育酚(具有抗氧化作用阻碍黑素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加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以产生脱色效果)
⑶ 抑制黑素体转运 烟酰胺是烟酸的活性成分,在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共同培养中,烟酸抑制黑素体从黑素细胞到周围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下调35%-68%。
⑷ 加速皮肤更新 果酸在10%低浓度时降低表皮黏合力,20-70%高浓度时致使表皮松解、剥脱,使黑素颗粒从表皮剥脱。
⑸ 抗皮肤衰老剂 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和清除氧自由基,减少黑素生成和延缓皮肤衰老。
3) 物理疗法 短脉冲二氧化碳激光、510nm脉冲染料激光、调Q激光和调Q红宝石激光等有破坏真皮上部的黑素颗粒作用,用于治疗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4) 其他 应用皮肤微生态制剂的健肤霜(主要含无毒株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及其代谢物如谷胱氨酸、赖氨酸等) 生态治疗的意义在于调整皮肤表面正常菌群、促进皮肤菌群的生态平衡,从而达到防止黄褐斑的目的。
黄褐斑只能改善维持,达不到痊愈,因其疗效取决于患者积极的治疗心态,以及同医生的密切配合程度,故此,在治疗上一定不可以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黄褐斑虽然不能100%的根治,但仍然大多可以改善、控制和预防。治疗黄褐斑没有单一配方的“灵丹妙药”,需要综合治疗、内外兼修。
那么如何预防黄褐斑的产生,日常如何保养防护呢,下面分为几个方面来跟大家讲讲:
1)防晒问题:什么时候需要防晒呢?怎样防晒才更有效呀?——最简单的就是要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皮肤,有阳光就防晒,可以使用防晒霜、防晒乳、防晒喷雾(切记定时补、补、补),还可以懒人选择像帽子、伞之类的物件式遮避。虽然阳光、沙滩是多少人的美好向往,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阳光中的紫外线是黄褐斑的罪魁祸首之一,所以,想要阳光、沙滩和美女齐聚,那就必须做好防晒措施哦!黄褐斑又称妊娠斑,孕期好发,所以孕期防晒至关重要!
2)皮肤屏障问题:黄褐斑不只是色斑,还有皮肤屏障受损。黄褐斑大多伴有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任何屏障功能受损的因素,都可在皮肤内诱发程度不一的炎症反应。黄褐斑严重者,常伴有炎症反应(敏感),如用VISIA皮肤检测,发现红色区增加,当色斑减轻或消退后,红色区也相应减少。所以黄褐斑伴有皮肤敏感状态的,除了相应的抗炎治疗外,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护肤品修复皮肤屏障很重要。临床上也发现,严格、认真遵医嘱进行保湿防晒等屏障修复者,更易获得美白祛斑效果,也不容易复发或反弹。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对于黄褐斑的治疗没有特别的方法或者产品,任何宣传一次性治疗、100%有效的方法都是不可靠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修复皮肤屏障功能,进而改善黄褐斑是需要保持理性、多点耐心。
3)睡眠问题:引导正确的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质量,才能健康而延缓衰老,故此不得不说一下“褪黑素”。褪黑素是一种受生物钟调节的激素,夜晚分泌增加,通常在23时至凌晨2时达到分泌高峰,人们因此会产生困意,而且光亮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包括灯光以及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所以无论你是废寝忘食的工作狂,还是无事玩到晚晚的夜猫,开灯睡觉以及睡前玩手机等习惯都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对健康不利。本身随着年龄的增长,褪黑素的分泌就会逐渐下降,老年人才会出现入睡困难与早醒的表现。没有最佳质量的睡眠修复抗衰,再多的保养都是徒劳或者事倍功半的,因此尽量保证在23点前入眠,让“褪黑素”通过它广泛的生物活性以及强大的抗氧化功能,改善你的睡眠品质,从而来提高你的机体免疫力并延缓衰老吧。
4)心情问题:为什么最近压力大、烦心事儿多、心情郁闷烦躁,会感觉自己开始长斑、暗沉老几岁呢?——因为当你遭遇烦心事,不自我调节释放,就会慢慢开始长斑,而脸上出现斑,心情会更加糟糕,接着就该影响睡眠和饮食,反复恶性循环,黄褐斑也就日渐加重。其实,并不是烦心事引起了黄褐斑,而是对待烦心事的态度影响诱发了黄褐斑的发生。黄褐斑与精神压力因素本就关系密切,故保持一颗健康随性的心情,或许比服用美白药物有用很多。
饮食问题:日常生活里有什么饮食注意吗?——因为黄褐斑的患者很怕日晒光照,所以据非正式的调查随访发现,一般感光类蔬菜(如芹菜、韭菜、香菜、红薯、马铃薯、豆类等)、感光类水果(如柠檬、木瓜、青瓜、柑橘等)由于可直接或间接增加与黑色素生成有关的酪氨、酪氨酸酶以及多巴胺醌等物质的数量与活性,多食会令肌肤更容易受到紫外线侵害而变黑或长斑,所以要适量摄取,或者其后可多吃一些抑制色素沉着,让皮肤变得白皙的蔬果(如猕猴桃、草莓、西红柿、卷心菜、花菜等)。
在黄褐斑的临床诊疗观察中,发现现在中国女性的黄褐斑低龄化倾向很明显,这或许与社会的开放及发展后,出现的女性过早使用避孕药,以及经济条件优越后出外旅游频繁,还有日常防晒护理不注重或方式不当等都是相关的,所以,预防黄褐斑的复发或加重,需要注意的生活要点就是:外出防晒、皮肤护理、优质睡眠、精神愉悦、饮食调控、正确选择护肤品等。
本文是王焕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