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大尖锐湿疣一例
【摘要】报道1例巨大尖锐湿疣,患者54岁男性,病史长达25年,双侧腹股沟巨大菜花状赘生物,最大约4*7*12立方厘米,其余散在分布延伸至阴囊部位,约黄豆大小。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报告确诊。予手术切除、CO2激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治疗。
【关键词】巨大尖锐湿疣;手术切除、CO2激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
病史摘要
患者系54岁中年男性,已婚,因双侧腹股沟阴囊巨大赘生物25年,于2019年3月16日入住我院。患者25年前在左侧腹股沟发现疣状赘生物,曾在当地私人诊所予冷冻祛除,不久复发,且皮疹渐增大累及右侧腹股沟及阴囊。2012年到私人医院治疗(具体不详)后大出血,不久再次复发。近期皮疹再度增大且摩擦后出血遂到我院就诊。有婚外异性性生活史,糖尿病病史3年。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腹股沟可见一大小约4*6*16立方厘米鹅卵状赘生物,长轴沿腹股沟走向,右侧可见数个赘生物,最大约4*7*12立方厘米,其余散在分布延伸至阴囊部位,约黄豆大小。疣体表面凹凸不平,呈红白色及黄褐色,触碰可见出血,伴轻度臭味。
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抗HIV抗体均为阴性。实时定量PCR人类乳头瘤病毒分型6、11、16、18、31、33、35、39、42、43、45、51、52、53、56、58、59、66、68、73、81、82、83均为阴性。辅助检查:胸部X片、心电图、B超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表皮乳头瘤样增生,棘层细胞肥厚,生发层细胞空泡化改变,真皮上部中等量非特异性炎细胞浸润,结合临床,符合CA。

诊断:巨大尖锐湿疣。
治疗:患者分两次行手术切除,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沿标记线完整切除腹股沟肿物,深及皮下脂肪,充分止血逐层缝合,阴囊部部位较小的散在疣体予CO2激光灼烧祛除,术中未述不适。手术3天后予艾拉光动力(ALAPDT)联合治疗。
讨论:巨大型尖锐湿疣是一种较少见的分型,又称Buschke-Lowenstein巨大型尖锐湿疣,这种疣生长过度,与HPV6、HPV11有关,临床颇似鳞状细胞癌,故也称癌样尖锐湿疣 ,尽管组织学表现看起来为良性,但可能侵袭较深,极少数情况可转移到区域淋巴结。所以尽管亦称尖锐湿疣,但本病表现的是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治疗方法也不一样,临床诊断中要特别注意 。本病例实时定量PCR人类乳头瘤病毒分型6、11、16、18、31、33、35、39、42、43、45、51、52、53、56、58、59、66、68、73、81、82、83均为阴性,但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均诊断为CA, 国内亦有报道过尖锐湿疣病例HPV基因型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5.8% 及68.14% ,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也可能是HPV其它型别感染所致。近年来国内外使用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均得到不错的效果,本病例因为疣体巨大,若单纯CO2激光祛除术中易发生出血多、止血效果差,另考虑到巨大湿疣具侵袭性、局部病理不能排除所有疣体均无恶变,因此选用无留手术,向疣体以外扩大0.2~0.3cm切除,术中对出血部位结扎止血,止血更明确、迅速,治疗过程中细胞向他处种植几率更低。术后再联合光动力治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利用特定光对光敏剂的光敏产生杀伤效应破坏靶细胞及诱导靶细胞凋亡,对尖锐湿疣的治疗疗效好、创伤小、复发率低,有文献报道 ALAPDT治疗可使尖锐湿疣复发率降低至10.00%左右。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赵辨主编-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2015.1重印)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性病亚专业委员会 . 尖锐湿疣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 ( 一) .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 2) : 172-174.
黄泽棋 ,姚少暖 ,邹林,陈启然 ,周少雄 ,谢伟贤 ,黄小娟 .佛山地区女性尖锐湿疣患者 HPV 基因型检测.热带医学杂志 2016 年 12 月第 16 卷第 12 期
王文格,郑玲玲,孙铮. 尖锐湿疣 67 例 HPV 分型分析[J]. 中国性科学,2013,22(2):53-54.
Kacerovska D,Pizinger K,Kumpova M,et al. Cenital wartstreated by photody namic therapy[J]. Skinmed,2007,6( 6) :295-297
本文是王焕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