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脱发先别慌
人体的毛发大约有10万根左右,头发生长的速度最快,每日生长0.3-0.5毫米,女性头发生长的速度比男性更快,一生中15-30岁毛发生长的速度最快,头发生长受各种激素调节,包括甲状腺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头发在生长的同时也在不断脱落,正常每日脱落60-80根,当超过这个数目了,那就属于毛发疾病中的脱发了。脱发的根本病理原因是毛囊受损,毛乳头萎缩,细胞再生功能受到抑制,头发无法自行生长出来。许多脂溢性脱发患者就是因为长期的压力以及不规律的睡眠导致油脂分泌过多,头皮螨虫感染从而影响毛囊,导致毛发脱落。
现当时,脱发已经不是中年人的专属,90后、00后不断出现脱发现象,某些脱发疾病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段甚至婴幼儿、雄激素性秃发发病的起始年龄最早可以仅为14岁。(雄激素性秃发多在20-30岁左右发病,30岁左右发展最快。)
脱发也被称为难治愈性疾病,治疗恢复很缓慢,所以很多患者经常产生焦虑情绪,觉得自己治疗无望。
其实根据科学统计只要年龄不超过50岁,脱发时间不超过15年及时治疗的话是可以恢复的!毛囊虽然是不可能再生,但是却没有那么容易坏死。
此外,脱发这种疾病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当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治愈。因此患者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坏情绪很可能造成加重脱发的现象。
同时也提醒患者,在出现脱发现象时要及时看医生,不要在没有医生指导下随意服用药物治疗,更不要听信任何宣称有立竿见影效果的广告及偏方。
因为每个人的脱发诱因不同,没有经过专业的检测,对脱发原因的不明,就不能对症下药,这就导致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如没有医生指导,大家尝试各种方法进行治疗,有些药物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有可能导致我们的毛囊坏死,更会加重脱发。在没有得到专业的诊治前,千万不要自己在家乱用药,一定要去专业的毛发专科医院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那么下面就从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为大家简单讲一讲几种常见的脱发:
一个是斑秃,
斑秃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复杂的遗传学病因,包括多基因易感性及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位点。斑秃在同卵双生人群中的一致率约 55%,有阳性家族史者约 20%。不少患者在发病前有精神创伤和精神刺激史。
部分斑秃患者可自发缓解,在 6 月内头发再生约占 33%,1 年内再生约 34%~50%,而约 33% 的从无再生。
在全秃 / 普秃中,头发完全再生的概率不足 10%,对于青春期前斑秃患者,发生全秃的概率为 50%。但不幸的是,若随访足够长时间,几乎所有的患者将会出现更多的脱发斑。
斑秃有多个不良预后因素,这包括:广泛脱发(尤其是全秃、普秃)、匐行性脱发、甲改变(约出现于 7%~66% 的患者)、初发年龄 <10 岁、家族史阳性、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及初次治疗前的斑秃病程长短,在所有预后因素中,斑秃的累及范围可能是最重要的。一般来说,脱发区越广泛,头发再脱落机会越大,复发率越高,完全恢复的几率越小。
临床表现
本病可分为活动期:脱发区数量继续增加或面积仍在扩大,脱发边缘拉发试验阳性。静止期:脱发基本停止,大多数患者在脱发静止3-4个月后进入恢复期。有些患者病程长达数年,甚至长期不愈或仅有毳毛。恢复期:有新生毛发长出,最初出现纤细柔软、色浅的毳毛,继之长出黑色的终毛,并逐渐恢复正常。
根据累及范围,斑秃可分为单灶性斑秃、多灶性斑秃、全秃、普秃;根据发病模式,斑秃则可分为斑片型斑秃、匐行性脱发(草眼到枕部,好发于儿童,多有特应性体质)、反转型匐行性脱发(马蹄形斑秃,治疗效果差)、网状斑秃、弥漫性斑秃。
鉴别诊断
脱发性毛囊炎,毛囊发生化脓性炎症,愈后局部出现萎缩性瘢痕,毛发不能长出。
梅毒性脱发,脱发区头皮无瘢痕形成,但边缘不规则,呈虫蚀状,脱发不完全,且数目较多,好发于枕后。有婚外性行为史,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
白癣,好发于儿童。脱发区脱发不完全,头发多折断,残留发根,并附有鳞屑。断发中易查到真菌。
治疗
斑秃的治疗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可通过获得美容层次可接受的头发再生程度或鼓励患者适应脱发状态下的生活来达到。斑秃的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并且触发斑秃的环境因素往往未知,故不可预测,也不可防止其复发。
在过去的数年中斑秃的治疗进展不大,大多治疗方案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仍是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已经尝试了一些新的局部或系统用药(如生物制剂),但疗效并不佳。
鉴于 34%~50% 的患者在 1 年内有自发缓解的可能,故一些斑片型斑秃患者可随访观察,不予积极干预。若患者选择了积极的治疗,则可根据患者年龄及病程等信息制定治疗方案,现简述如下。
(一)系统治疗
1. 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每日、每周及每月脉冲式糖皮质激素均获成功。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后维持数月。对于多灶性、匍行性脱发以及脱发时间小于六个月的斑秃疗效最好。
2. 光化学疗法:长波紫外线、准分子激光对于局限的斑片型斑秃有一定疗效。红外线照光单用或联用有一定作用。
3. 其他药物:胱氨酸、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6、锌、辅酶Q。
(二)局部治疗
1. 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成人,头皮可选用 5 mg/ml 曲安奈德,每 4~6 周 1 次,若治疗 6 月病情无改善则应停用。
2. 外用糖皮质激素:外用中效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儿童,可与 5% 米诺地尔联用。
4. 米诺地尔:5% 米诺地尔主要用于联合方案的辅助治疗。单用米诺地尔仅用于局限性斑秃。
5. 理疗:局部外涂补骨脂后配合长波紫外线照射; 氦氖激光照射、每次10分钟每日一次,6次一个疗程根据病情决定疗程次数; 针灸及热磁疗法; 进来有用液氮冷冻刺激局部毛囊生发也取得明显疗效。
(三)其他
1. 环孢素:单用或与糖皮质激素联用,有效率可达 76.6%,其应用受限于副作用及高复发率。
2. 甲氨蝶呤:一项全秃 / 普秃的研究显示,其与小剂量强的松联用,有效率达 64%。
3. 生物制剂:数项研究显示,依那西普、依法利珠单抗、阿达木单抗及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斑秃未见疗效。
4. 柳氮磺吡啶:1.5 g 每日 2 次的柳氮磺吡啶对约 25% 患者有效,复发率为 45.5%,33% 患者可能出现副作用。
5. 辣椒素:可致毳毛再生;外用辣椒素与 0.05% 氯氟美松疗效相当。
6. 贝沙罗汀:一项研究显示,1% 贝沙罗汀制剂外用可致 26% 患者头发再生;常见副作用为皮肤刺激。
7. 点阵激光:有报道 1 例常规治疗无效的斑秃患者在点阵激光治疗后头发完全再生。
8. 前列腺素类似物、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无效。
9. 心理社会支持:尚需随机对照试验评估斑秃患者应用抗抑郁药的使用。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及获得更好的生活治疗意义重大。
10. 医疗文身可用于长期眉毛脱落的斑秃患者。头皮假体如假发、簇发,或其他头皮覆盖物可用于治疗期间或治疗失败的斑秃患者。
雄激素性脱发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发性疾病,表现为头发密度进行性减少,为雄激素依赖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变性疾病。发病有种族差异,白种人发病率最高,而黄种人发病率显著减少。
病因及机制:
患者局部头皮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度增加,毛囊逐渐萎缩,终末期毛囊转变成毳毛毛囊,直至毛囊消失。正常人在青春期,阴毛腋毛胡须以及胸毛在雄激素的作用下由原先的毳毛转变为终毛。但是在有遗传易感性素质的人群中,头顶部的毛囊逐渐萎缩,毛囊体积缩小,终毛毛囊逐渐转变为毳毛毛囊,但是枕部的毛囊不受雄激素影响。
临床表现:
本病可有家族史,主要发生20—30岁男性,从前额两侧开始头发密度下降,头发纤细、稀疏,逐渐向头顶延伸,额部发际向后退缩,前额变高,形成高额,前发际线呈M形;或从头顶头发开始脱落。也有前额和头顶同时脱落。脱发渐进性发展,额部与头顶部脱发可相互融合,严重时仅枕部及两颞残留头发。脱发区皮肤光滑,可见纤细毳毛,皮肤无萎缩。可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加。 女性雄激素性脱发一般教轻,多表现为头顶部头发逐渐稀疏,一般不累及颞额部。顶部脱发呈弥漫性,进程缓慢,50%女性到50岁头发可明显稀疏但极少全秃。
鉴别:
此类脱发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继发性脱发鉴别,如营养不良、药物、内分泌疾患及缺铁性贫血。
系统治疗:1非那雄胺(每日1mg、连续服药1年以上) 2 抗雄激素 女性的雄秃以抗雄激素治疗为主。
局部治疗:1米诺地尔浓度越高疗效越好,但是局部刺激反应较大 2抗雄激素受体
此外还有毛发移植既植发。
另外还有其它原因引起的脱发如生长期脱发、休止期脱发、瘢痕性脱发、拔毛癖等等。。。
预防脱发首先要从清淡饮食、劳逸结合,改善生活方式做起。当发现自己开始脱发时,应设法数一数每天掉发的数量,如果达到150根,就应提高警惕,积极寻求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抓紧治疗。
本文是王焕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