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吴永杰 三甲
吴永杰 主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心脏外科

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开刀手术还是介入)

4311人已读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四种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目前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有两大类方法:

一是外科手术,包括传统的经胸骨正中切口开胸和经右腋下小切口开胸;外科手术可以使医生能够在直视下看到缺损,对缺损进行精准修补,小的缺损可以直接缝合,较大的缺损通常需要用人工材料补片修补。缝合修补后三个月,自身的组织就会覆盖到修补的地方,以后即使孩子长大了也不会再裂开。如果房缺合并了其他影响手术的畸形,如永存左上腔静脉、比较粗大的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弓畸形等等,就必须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进行手术。总体上讲,房缺的手术效果非常满意,手术成功率接近99.9%,手术以后远期效果满意,与正常人是完全一样的,包括学习、生活、运动、生育等都不受影响。

二是介入封堵。介入封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微创手术,不需要开胸。在超声或X线引导下,将封堵伞从外周大血管送入到心腔,把缺损封堵上,但封堵伞会一直存在体内,如果是金属封堵伞可能会导致以后无法行核磁检查。

比较二者的区别

开胸手术适合于所有类型的缺损,但需要体外循环,住院期间创伤更大一些,但远期效果确切,后期和正常孩子一样不影响生活、工作、运动、生育。介入封堵通常不需要开胸,住院期间创伤更小一些,但病人选择性比较强,它只适合于那些在缺损的边缘存留有一定长度且坚韧组织的类型,而不是适合所有的缺损,且为非直视下操作,造成副损伤及失败几率增大。介入术后封堵伞一直留存于心脏内,如果是金属封堵伞可能会导致今后无法行核磁检查等弊端。

总的来说,不要盲目的认为某一种治疗方式更优,各个患儿应依据自己的病情和家庭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吴永杰
吴永杰 主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心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