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儿童雾化,家长最关心的10个问题
雾化吸入是儿童呼吸道疾病常用的一个诊断、治疗手段。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宝爸宝妈们对雾化有些误解。“理性看病,科学育儿”一直是我倡导的理念,因此,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儿童雾化吸入的十大问题。
1、什么是雾化?
雾化吸入——通过呼吸的方式“吃药”
药物经过雾化吸入装置转化为可吸入的细微颗粒,通过雾化者的口腔鼻腔吸入,药物颗粒沉淀在呼吸道和肺部,发挥药效的治疗方式。
优点
(与口服、肌注和静脉注射相比)
2、哪些疾病可以做雾化?
尽管雾化有很多好处,但不是所有呼吸道疾病都需要雾化治疗。
普通感冒、咳嗽、痰不多、无喘息等情况,是不需要雾化的。
需要雾化治疗的疾病如下:
(1)喘息相关性呼吸道疾病
(2)咳嗽相关性呼吸系统疾病
⑶ 肺炎支原体肺炎 ⑷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⑸ 急性会厌炎 ⑹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⑺ 气管插管及支气管镜术前后
3、雾化前后何时可以吃东西?
雾化前半小时不要吃东西,以防雾化刺激发生呕吐窒息
气管炎、肺炎等下气道疾病,雾化后即可漱口吃东西
喉炎、急性会厌炎、喉梗阻等上气道疾病,雾化后尽量过半小时再漱口吃东西,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4、哭闹时能否雾化?
平静呼吸加间歇性深吸气是雾化时的最佳状态。
哭闹状态下,孩子不能形成有效呼吸,气流会在口腔、气管等大气道形成涡流,雾化颗粒大部分会沉积在大气道,小气道沉积量减少,所以不建议哭闹时做雾化。
如果雾化时孩子哭闹剧烈,请尽量安抚。实在是无法安抚,即便是哭闹状态,药物仍有部分吸收。当然父母的安抚手段也很重要,保持耐心,可以边看动画片边做雾化,也可以边玩边雾化等。
睡眠状态下也可雾化,但此时雾化需要让孩子张开嘴巴,以便减少雾化颗粒被鼻部阻留。
5、常用雾化药物种类?
6、激素长期雾化会不会影响身高?
通过雾化吸收的激素远远达不到影响孩子生长的剂量,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是充足营养吸收、充足氧气供应和高质量的睡眠,当发生呼吸道疾病时,及时控制病情才能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
7、是否需要根据孩子身高年龄体重来调整药物剂量?
年龄不同潮气量不同,吸入的药物比例也不同,因此无需根据孩子身高体重年龄等来调整药物剂量。
8、雾化相关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前
(1)不要吃得太饱,雾化吸入前半小时尽量不吃东西;
(2) 面部不要涂油性面霜,以免增加药物吸收入血,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
(3) 雾化前清除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等,以免妨碍雾滴深入;
(4)部分新开启的塑料雾化器可能有异味,雾化前用空气吹3~5 min,可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雾化过程中
(1) 不要随意调节压力流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 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般状况及岀雾情况,防止窒息,勿将气雾喷入眼睛;
雾化后
(1)洗脸,下气道疾病雾化后及时用清水漱口或喝水, 减少咽部不适及药物在口腔中的残留;
(2)雾化后可轻拍孩子背部,手呈空心掌状态,从下向上、由外向内,促进痰液排出。
9、家用雾化器的保养和药物保存?
1、 喷雾器件,每次使用后要用进行清水冲洗、甩干、晾干;
2、一次性雾化器不可长期重复使用,根据不同型号,有效期最长不能超过两个星期,以打开包装后开始计算;
3、 未用完的雾化药物,可放4℃冰箱保存,但不能超过24 小时;
4、 家庭中检测雾化器质量:使用清水雾化,将喷雾器对准镜子雾化,观察雾化微粒的大小,若呈水滴状,则表明喷雾器阻塞或需要更换喷雾器;
10、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在雾化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状态,如果出现口干、恶心、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甚至口唇发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雾化,及时寻求医生护士帮忙。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也期待你把它推荐给身边的家长
与【奶爸医生印根权】一起
理性看病,科学育儿
让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是印根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