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康复:物理治疗原则与方法
脑卒中康复的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物理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和运动疗法,是指通过电、光、声、磁、水以及徒手或借助器械等手段,科学、有针对性、并循序渐进地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同时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关节挛缩或畸形等继发性功能障碍的方法。在脑卒中康复的物理治疗中,物理治疗师起着关键作用。为了帮助脑卒中患者发掘更多的身体潜能、恢复至最佳的功能独立水平,物理治疗师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技术手段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正常的运动模式、重拾信心,以增强他们对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脑卒中康复——物理治疗的原则
大量研究数据显示,物理治疗是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针对脑卒中康复的物理治疗有很多种技术种类可以使用。然而,对于物理治疗中不同技术种类之间的效果差异,目前尚无明确的研究证据能够证明哪种技术最好。依据既往的临床经验、临床研究结果以及脑卒中康复指南等,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物理治疗策略,多种技术的叠加使用,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恢复效果。因此,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物理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局限于某种技术的起源、派别或者种类等方面,而应该更多的关注循证医学证据和总体治疗原则,并思考对于不同患者来说哪些技术及综合应用可以取得最优的效果。
对于脑卒中康复的物理治疗,Lennon and Bassile在2009年提出了可供临床实践参考的8项原则(见下图)。
在上述8项物理治疗原则中,“团队合作”是重中之重,脑卒中患者物理治疗工作的开展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临床医生、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矫形师、护士等在内的多学科团队,会对患者及其照护人员进行各方面的评估和讨论,从而制定处个体化的康复和照护计划,为提高患者的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共同努力。
脑卒中康复——物理治疗的方法和时间
脑卒中康复的物理治疗技术种类繁多、疗效各异。其中,运动再学习疗法、Bobath疗法、Rood技术、PNF技术、振动技术等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并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不论何种治疗技术,通过多学科合作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精准化评估,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以及物理治疗师的专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选择恰当的治疗技术,才能为脑卒中患者带来最大的功能获益。
除了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外,脑卒中康复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接受物理治疗的时间。有研究提出,在脑卒中后10周的康复周期中,累计17小时以上的物理治疗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社会参与性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还有一些临床指南推荐,脑卒中患者每天要进行至少45分钟的物理治疗。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因为住院患者的管理模式、日程安排以及患者参与积极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物理治疗的时间与临床指南的推荐往往存在巨大差异。荷兰曾有一项调查显示,在荷兰医院的卒中病房内,脑卒中患者平均每个工作日只能接受22分钟的物理治疗;另有一项类似的研究显示,英国的脑卒中住院患者,平均每天只能接受30.6分钟的物理治疗,均远远低于临床指南推荐的物理治疗时间。
脑卒中具体物理治疗方法:
(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希望尽可能降低残疾)
如今,脑卒中仍然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治疗挑战性的疾病。在脑卒中的整体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医疗人员合作,因此,跨学科团队合作是保证脑卒中患者康复质量的关键。脑卒中物理治疗技术多种多样,物理治疗师如何识别最适合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技术,也需要深入思考。
(一些康复治疗场景:家人和康复治疗师的帮助带来更好疗效)
脑卒中的物理治疗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多学科团队与脑卒中患者及家属们的共同努力,脑卒中患者可以得到越来越好的物理治疗获益!
如果您对脑卒中康复有其它疑问,欢迎前往康复医学科诊治及咨询。
本文是张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