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诊治进展
3233人已读
PPT摘要: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 Leukemia,LGLL)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大颗粒淋巴细胞,累及外周血、骨髓或脾脏的克隆性疾病。分为T细胞来源及NK细胞来源,其中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占85%。T-LGLL在亚洲占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近6%,荷兰统计的年发病率为0.72 / 1,000,000 人,国内尚无确切的发病率统计。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儿童罕见,男女比例为1:1。T-LGLL的一个突出特征是40%的病例伴随其他疾病,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血液病。T-LGLL是低级别淋巴增殖性疾病,来源于克隆性扩增的细胞毒效应性记忆T细胞。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血细胞减少、脾肿大和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病程长,其中位总生存期超过10年。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判断“克隆性”是确诊关键,TCRvβ检测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对“不明原因的血细胞减少”应注意排查。对无症状患者宜采取“观察和等待”策略。对需要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方法尚未建立相关共识和指南,大多数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如氨甲喋呤、环磷酰胺、环孢素)治疗。对于难治复发者,可以考虑以嘌呤类似物为主的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如JAK-STAT抑制剂可能有应用前景。

本文是王文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