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期检查时这些项目“不通过”很常见,别自己吓唬自己!
众所周知,女性在怀孕之后,每一次的产检对于准妈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也有为数不少的准妈妈对于产检是很畏惧的。
因为产检的时候不仅人多费事,而且准妈妈最担心的是拿到产检报告的那一刻被医生告知,某项检查“没通过”。
但实际上,有几项产检显示“没通过”很常见,胎宝宝大概率还是很安全的,准妈妈不要过于焦虑。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孕期产检的时候,遇到哪几个“不达标”很常见?
1.孕囊暗区
有一部分的准妈妈在做B超检查的时候,会遇到孕囊周围有暗区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如果孕囊周围有大量的积液则会引发囊肿出血,从而造成先兆流产的情况。
但有的时候只有少量的积液形成的暗区,在胎宝宝的发育过程中则会被逐渐吸收或者排出去。
因此,准妈妈在产检的时候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一定不要过于紧张。这个时候准妈妈需要调整情绪,因为太过焦虑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准妈妈需要做的就是注意休息并保持良好的心情,然后定期复查,检查胎儿的指标是否合格就可以了。
2.大排畸
说起大排畸(一般在孕22-26周的时候做),相信不少的准妈妈都会感到既担心又害怕,这项检查一次没通过的准妈妈也不在少数。
门诊经常遇到过一位准妈妈大排畸没通过,当时她都吓哭了。
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和胎宝宝有很大的关系。有的时候是因为胎宝宝用手挡住了脸,有的则是因为胎宝宝正在睡觉不配合导致的。
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医生就无法看清胎宝宝的各个部位。所以,医生就会要求准妈妈出去活动一下促使胎宝宝翻身,这样就可以看见胎宝宝是否健康了。
3.糖筛
糖筛指的是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主要是检查准妈妈们的血糖情况,一般在怀孕的24-28周时进行。
准妈妈如果有妊娠期糖尿病不仅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增加胎宝宝畸形的风险。不仅如此,还可能导致流产、难产的情况发生。
所以说糖筛也是准妈妈心理的一道坎,一旦被医生告知没有通过,内心立刻就会感觉压力山大。
但这里想告诉准妈妈们,其实做这项检查一次通过的准妈妈并不多。
这是因为于现在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以及准妈妈在怀孕后由于身体的原因都会比较懒,所以才会导致不通过。
如果你是饮食不合理,爱吃甜食又不爱运动的准妈妈,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准妈妈的身体代谢变慢,在检查的时候不达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这种情况医生也会提出相对的建议,控制饮食和活动量,再次复查和糖耐检查,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在可控的安全范围内。
4.唐筛
唐筛是指唐氏综合症产前筛选检查,是怀孕期间很重要的一项产检内容。
一般唐氏筛查要检测血清里甲型胎蛋白、绒毛促性腺素和游离雌三醇,结合准妈妈的身高、体重、年龄和孕周计算出“唐氏儿”的风险指数。
专家指出,在孕的15-20周是唐氏综合症的最佳筛查时间。这里要提醒各位准妈妈们,唐氏综合症的筛查结果是风险系数,不代表最终的诊断。如果风险系数过高的话就要进一步的检查,接受羊水穿刺等。
哪些妈妈需要做唐氏筛查?
一般情况下,怀孕的准妈妈都应该进行唐氏筛查,而以下这些准妈妈更需要重视唐氏筛查:
● 年龄大于35岁
● 在妊娠早期有服用药物
● 产前出血、妊娠期有阴道出血
● 曾经有过异常分娩史
● 有不明原因胚胎停或胎停育经历
● 在妊娠早期接触过有害物质
● 有明确家族史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