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呼吸道过敏性疾病防治科普:聚焦鼻炎与慢性咽喉炎
在纷繁复杂的上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范畴中,鼻炎和慢性咽喉炎宛如两座难以逾越的 “大山”,成为最为常见的病症类型。每至春季,鼻炎患者便仿佛置身于痛苦的 “修罗场”,病情严重时,正常出行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发病期间,患者不仅难以觅得片刻安稳的平卧时光,还常常被鼻痒、流涕、头晕头痛等症状如影随形,日常生活秩序与工作节奏被搅得一团糟。更棘手的是,部分鼻炎患者的炎症会悄无声息地沿着鼻泪管蔓延至下眼睑,仅呈现出下眼睑红肿、瘙痒的表象,致使患者在眼科频繁辗转求诊,却始终难以触及正确的治疗方案。
慢性咽喉炎患者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嗓子常常陷入干涩、瘙痒的 “泥沼”,咳嗽更是如同不知疲倦的 “鼓手”,频繁奏响。只要衣领稍稍紧上那么一点,咽喉部位便会立刻 “抗议”,异物感随之汹涌袭来,让人苦不堪言。
以我自身经历为例,我长期饱受过敏性鼻炎与慢性咽喉炎的双重 “夹击”。每到冬季,空气干燥得仿佛要将人身体里的水分都抽干,那种难受的滋味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然而,奇妙的是,当我踏上江南地区的土地,短短几天,这些折磨人的症状便如同冰雪遇见暖阳,得到了显著缓解。这和网上流传的东北候鸟老人前往海南过冬躲避呼吸道疾病的说法不谋而合。
深究鼻炎、咳嗽、咽喉不适等上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根源,大多是由于上呼吸道黏膜过度蒸发,进而引发黏膜损伤。在日常生活中,空调与暖气的频繁使用,会大幅降低室内湿度。倘若长时间在这样干燥的环境中 “驻扎”,人体就如同置身于疾病的 “温床”,极易诱发上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旦身处湿润环境,各类不适症状往往能得到极大程度的舒缓。
历经无数次的尝试与摸索,我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治疗方案:室内加湿与保持鼻腔湿润双管齐下。
在室内加湿方面,每当夏天开启空调、冬天启用暖气,一旦察觉到病症有发作的 “苗头”,我便会迅速采取加湿行动。说起加湿工具,市面上常见的加湿器多为超声雾化器。它借助超声波的高频震荡,将水 “击成” 极其微小的液滴,这些小液滴汇聚成我们日常所见的雾气,被释放到空气中,以此提升空气湿度。不过,这种加湿方式存在一定的 “隐患”。水中原本溶解或悬浮的杂质,诸如细菌、水锈等,会随着超声波的震荡一同 “溜” 到空气中。一旦被人体吸入肺部,极有可能给健康带来潜在威胁。所以,使用超声雾化器类型的加湿器时,通常建议添加纯净水。
而空调扇作为另一种加湿 “利器”,其工作原理与超声雾化器截然不同。空调扇主要借助水的自然蒸发来增加空气湿度。在空调扇内部,设有专门的吸水介质,水被吸附在上面。当风扇开始 “工作” 转动时,空气会缓缓流经湿润的吸水介质,水分便自然而然地蒸发到空气中,轻松实现加湿效果。这种自然蒸发的方式对水质要求较低,添加自来水即可,既方便又相对安全。


在保持鼻腔湿润方面,我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随身携带一个小喷壶,里面装满生理盐水。只要感觉鼻腔有干燥的迹象,便随时用生理盐水喷鼻,确保鼻腔时刻处于湿润状态。再搭配空调扇进行室内加湿,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这能达到目前我所尝试过的最佳缓解效果

本文是赵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