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红玲 三甲
王红玲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消化内科

防胃癌不能等症状出现 定期做胃镜不可少

1469人已读

胃癌是最常见的

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全球近一半新发胃癌患者

和死亡病例都发生在我国

根据临床医学研究显示

80%的胃癌在早期防治

所以

对于胃癌患者来说

可怕的是发现过晚

而不是胃癌本身

胃炎是如何转变为胃癌的?

从胃炎发展到胃癌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有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引起胃粘膜长期的慢性炎症,从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最后发展到重度不典型增生,也就是癌前病变,就很容易转变成胃癌。

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

大多数早期胃癌一般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部分人可能仅仅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下降等不典型症状,很难与普通的消化不良或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不适进行鉴别

如果出现持续性上腹疼痛,同时伴有呕血、黑便、消瘦、贫血等报警症状时,提示胃癌已进入进展期,我们需要引起警惕,及时就医。

当心!黑便可能是胃癌信号

当胃癌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破坏了胃黏膜,特别是侵蚀到血管的时候,就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中的铁和肠道中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粪便呈黑色

黑便附着有粘液而且发亮类似柏油又称柏油样便,大便隐血试验可以帮助鉴别引起黑便的具体原因。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癌的发生率是增高的,推荐四十岁以上的人群,及早进行胃镜筛查,胃肠镜是及早发现和治疗早期胃癌的最有效的手段。

如果对胃镜有抗拒心理,还可以选择胶囊内镜,一颗小小的胶囊进入胃里,可以检查食管、胃、小肠、结肠,但胶囊内镜无法直接取活检,且价格偏贵。

有胃癌危险因素的人群,比如曾经做过胃的部分切除,有胃息肉或胃溃疡病史以及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要求每年复查一次;普通人可以两年或三年检查一次。

胃癌的高危人群

·直系亲属中有胃癌病史。

·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经常吃腌制、薰制、油炸食品。

·长期抽烟、饮酒的人群。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一定会得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虽然是I类致癌源,但并非感染了它就会马上得胃癌。幽门螺杆菌首先引起的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而慢性胃炎发展到胃癌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胃癌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是多因素多阶段、多步骤在长时间内反复作用的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幽门螺杆菌是可以根除的,到正规的医院消化科,采取规范三联或四联药物进行治疗疗程10~14天

如何治疗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的治疗,不需要外科手术可以镜下内镜粘膜剥离术ESD),可以完整地切除病变,并保持患者生理结构完整,提高患者的生质量。

现在的微创内镜技术非常先进,放大染色内镜可以看胃粘膜表面的结构和微血管,来判断发生早期癌症的风险,超声内镜还可以评估病变的深度。确认范围和深度后可以进行ESD手术,会在远离病变的5毫米进行标记,切除的时候会在标记的外侧再扩大5毫米,确保病变周围的边缘被切除干净,最后通过病理证实基底和切缘是干净而无残留的

胃癌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针对病因的预防主要措施是去除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旋杆菌(HP)的根除、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等。尤其是在胃癌高发区,有大量摄入腌制食品、咸肉、熏酱食品的习惯,这很容易引发胃癌癌前病变,这部分人群应纠正这种不良饮食习惯,要少吃此类食品。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胃癌二级预防的核心内容是将胃癌患者在早期阶段发现,为其争取早期治疗机会。一方面对高危人群应尽早做胃镜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可以作为筛查胃癌高危人群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要积极治疗癌前疾病或者病变,包括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中重度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等。尤其有胃癌症家族史、40岁以上人群,胃癌的发病率更高。对上述情况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定期随访和观察。

三级预防: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目的在于提高胃癌生存率。对于早期胃癌来说,符合适应证的情况下优选内镜下粘膜剥离术进行治疗。中晚期胃癌应加强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后应定期随访观察,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康复。


王红玲
王红玲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