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急性胰腺炎,你应该知道的事儿。
急性胰腺炎—你可能不太知道的事!!!
腹痛、恶心、呕吐是每个孩子成长之路必经之事,一些家长们早就司空见惯,甚至还有些自己总结的处理办法:孩子一出现恶心、呕吐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饮食不当胃肠发炎了吧,给几片抗生素先试试。而一旦孩子表出现明显剧烈的呕吐腹痛,家长们才慌了手脚,到医院就诊,医生告知是急性胰腺炎!!!少部分还会进展为坏死性胰腺炎!!!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那到底孩子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症状时该不该去医院呢?而急性胰腺炎又是什么鬼?下面我们就一起细聊聊关于儿童胰腺炎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儿童急性胰腺炎?
通俗了说就是本来胰腺作为体内重要的消化和内分泌器官,它每天会分泌释放很多消化酶去分解我们消化道摄入的脂肪、糖、蛋白质,供人体吸收利用。没有胰腺,我们就不能尽情地享受那些美味的食物!而胰腺炎的发生是因为某些病理性的因素,使得本来应该消化管道内的消化酶被释放到管道外并大量激活,造成了自我消化,胰腺周围的组织都被破坏或损伤了!就相当于一个化工厂泄露了,周围的房屋和居民都被毁了。于是宝宝就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的症状表现。如果病情进一步加重,胰腺就会坏死,跟着肺脏、心脏、肝脏等等邻居就都遭殃了,这个叫重症胰腺炎,会有生命危险,但儿童很少见!大多数小儿急性胰腺炎病程较短,有自限性,症状很快会缓解,转为慢性胰腺炎者少见。儿童胰腺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不同于成人的急性胰腺炎,儿童胰腺炎的病因较复杂,
(1) 外伤:外力撞击下,导致胰管破裂,胰液外渗,对胰腺自身组织产生消化作用而发生胰腺炎。这个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较多见,家长要重视。(2) 胆管发育畸形:如胆总管囊肿压迫胰管,通路受阻,导致胰液反流引起胰腺炎;再如胰胆管合流处异常,共同管道过长,胆汁反流进人胰腺,激活胰酶引起自身消化。这个通过彩超等方式可以发现。(3) 感染因素:细菌或病毒可以引起胰腺炎症,就像它在肺脏做的那样。(4) 暴饮暴食:小胖墩及小吃货们的家长要注意一下啦!临床表现:胰腺炎根据病因学可以看出为局部炎症反应,胰腺位于上腹部,上腹部局部炎症,会伴随上腹部压痛、易激惹、恶心、呕吐等表现。小儿急性胰腺炎临床上按病理变化可分为水肿型胰腺炎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 水肿型胰腺炎:顾名思义,为胰腺全部或局部水肿、充血,体积增大,胰液的排出受阻。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多呈持续性,并常伴恶心、呕吐。
2.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全身症状危重,开始烦躁不安,继之低血压、休克、呼吸困难,少尿或无尿,自觉腹痛剧烈,与腹痛体征不一致,脐周及脐上压痛及腹膜刺激征。个别患儿的脐部或腰部皮肤呈青紫色,系皮下脂肪被外溢胰液分解,毛细血管出血所致。
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当宝宝出现了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症状,不伴有明显腹泻,一般也不发烧,尤其最近有暴饮暴食史、或者既往胰腺炎病史,建议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
l 血清脂肪酶或淀粉酶明显高于正常值就提示可能胰腺有问题啦!如果超过出正常值上限3倍,那可能宝宝就要住院查查了。
l 宝宝的淀粉酶及脂肪酶在刚得病的时候可能不一定升高,有时候病情需要,医生阿姨还会给宝宝复查血的胰酶指标,家长不要心疼啊!(诸如,脂肪酶起病6h内出现,血清浓度在24-30h达到高峰,脂肪酶升高能维持1周以上。)
l 尿淀粉酶也可以部分反映胰腺的情况,但不如血脂肪酶特异性强,好处是不需要抽血,家长可能更喜欢这个项目;
l 除胰腺炎外,以下情况也可以导致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升高,如肝衰竭、肾衰竭、肠道炎症(包括乳糜泻和炎症性肠病)、腹部创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头部创伤。这些疾病更可怕,还是交给我们医生处理吧!
l B超检查:对水肿型胰腺炎及后期并发胰腺囊肿者确诊有价值,前者显示胰腺明显增大,后者显示囊性包块与胰腺相连。
治疗
治疗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清淡饮食 内科医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恐怕就要交给外科医生了! 手术探查,腹腔引流等等,好多的名词,如果需要的话,外科医生叔叔会详细告诉您的!
必要时胃肠减压
抑制胰腺分泌
解痉止痛
补液
抗感染
预后
急性胰腺炎一般经过非手术疗法3~7天后,症状消失,逐渐痊愈。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则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急性期缓解后恢复期病程较长,亦可形成局限性脓肿,并可后遗假性胰腺囊肿等。
儿童急性胰腺炎高病死率与全身性疾病有关,但病死率总体上偏低,绝大数研究患者病死率均<5%(所以不用太害怕)。约15%~35%的儿童急性胰腺炎会复发,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与胰胆管异常、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代谢性疾病、遗传性胰腺炎相关;
预防
(1)防止感染性疾病发生
(2)防止暴食暴饮及营养不良
(3)避免或消除胆道疾病
(4)避免上腹损害
(5)防治代谢紊乱性疾病,如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6)其它:如防止外伤、情绪及药物等因素。

本文是滕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