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料之外的肿瘤----卵巢Brenner瘤1例分享
本文为郑大三附院 妇科一病区 王凯丽医生原创
张女士,41岁,平素月经周期正常。以“彩超发现宫腔内偏高回声20天”为主诉入院。20天前查彩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19mm),回声不均匀并多发偏高回声(较大者范围约11*10mm,可及血流信号)。
入院后的彩超提示:除了之前发现的子宫内膜息肉外,左附件区可及范围约39*32mm的实性低回声包块,其内侧可及30*26mm的卵巢回声,二者关系密切,包块后方伴明显声衰减(来源于卵巢的外生型包块?纤维瘤?)
盆腔核磁:子宫内膜增厚并宫腔内异常强化影,考虑子宫内膜息肉。左附件区可见类圆形T1低信号、T2低信号、DWI稍高信号,范围约31.7*39.8mm,边界较清,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
手术情况:
术中见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左侧卵巢增大,近骨盆漏斗韧带处可见一大小约4*3cm肿物,质地硬,形态不规则,肿物与正常卵巢组织呈哑铃型。右侧附件正常。宫腔镜下宫腔内多发息肉。术中快速病理回示:(左卵巢肿物)考虑Brenner瘤。与家属沟通后行左侧附件切除术。术后常规病理:(左卵巢肿物+左输卵管)左卵巢Brenner瘤,左侧输卵管慢性炎。
术后诊断:1.左卵巢Brenner肿瘤 2.子宫内膜息肉
术后宫腔放置曼月乐环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术后恢复后出院。
讨论:
卵巢Brenner瘤(勃勒纳瘤)为卵巢表面上皮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2%,是卵巢所有上皮肿瘤中最少见的一种。按WHO分类,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大部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仅占所有卵巢Brenner瘤3% ~ 5%。绝大多数为单侧发病,少数为双侧,肿瘤生长比较缓慢,常与卵巢囊腺瘤合并发生。
病因:发病起源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来源于卵巢表面上皮或来自表面上皮的囊肿,经过移行上皮化生而成,又称纤维上皮肿瘤或移行细胞瘤,在组织学上与尿路上皮相似。部分病例可能起源于输卵管腹膜连接处的Walthard细胞巢,后者是化生性移行上皮形成的细胞巢,陷于输卵管旁组织内,大多数Brenner肿瘤也位于此处。
临床表现:卵巢Brenner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良性好发于40~50岁女性,交界性及恶性的好发年龄偏大,较良性晚10年左右。卵巢Brenner瘤多为单侧发病,仅7%~8%的良性为双侧发病,12%的恶性为双侧发病。卵巢Brenner瘤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常于手术探查时或术后病理时偶然发现。交界性及恶性Brenner瘤与其他卵巢上皮肿瘤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一些病人可能有盆腔包块、月经紊乱、绝经后阴道流血或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卵巢良性肿瘤仅有 15%~30%伴有不同程度腹水,卵巢Brenner瘤是常见良性肿瘤伴有腹水和(或)胸水的肿瘤之一。因此卵巢Brenner瘤的临床症状主要与肿瘤大小、部位及良恶性等因素有关。
诊断:因为这类肿瘤缺乏特征性的影像学特征及肿瘤标志物,Brenner肿瘤通常被偶然发现,术前一般无法做出Brenner肿瘤的预测。目前Brenner肿瘤的诊断及分类仍然依赖于组织病理学。
1.血清学检查:目前尚无特异的肿瘤标志物。部分病例中CA199、CA125 值或轻度升高,但诊断意义不大。
2.影像学检查:
1.1 子宫附件彩超:卵巢良性实性Brenner瘤多伴有不定形钙化,可呈“蛋壳”征,瘤内血流不丰富,为良性实性Brenner瘤所特有。因此对实性Brenner瘤,B超在其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而对于囊性Brenner瘤,超声诊断较为困难,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分析其声像特征。
1.2 CT:良性Brenner瘤典型的CT表现为实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钙化,增强强化不明显,少数可合并其他囊性肿瘤,可表现为囊实性,并见分隔,需与交界性相鉴别。交界性Brenner瘤的CT多表现为以囊性为主包括,其内可见分隔,囊内可见乳头样突起及点状钙化,增强后分隔内可见较明显强化。恶性罕见,CT表现与其他卵巢上皮癌相似,无特异性表现,有待研究。此外CT对提示肿瘤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一定作用。因此CT平扫及增强相结合对卵巢Brenner瘤良、恶性鉴别的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3.组织病理学检查
卵巢Brenner瘤的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检查。良性Brenner瘤大部分呈实性,少数体积较大且呈囊性,同时不伴有钙化。良性Brenner瘤在组织学上以移行细胞巢散布在明显增生的纤维性间质中为特点。交界性Brenner瘤多呈囊性,可为单房或多房,伴有菜花状、乳头状肿块突入一个或多个囊腔中。在组织学上交界性与良性相比,多伴显著增生成不同程度的非典型性细胞,而无间质浸润。卵巢恶性Brenner瘤大体检查均为囊实性、切面灰白或灰黄色,质糟脆,肉眼观与卵巢其余恶性上皮源性肿瘤不易区分。镜下肿瘤细胞不典型性及间质浸润有助于识别恶性Brenner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Brenner肿瘤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后:卵巢Brenner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良性Brenner瘤对于年轻的、有保留卵巢功能要求的患者可行肿瘤切除或患侧附件切除,而对于绝经的、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尽量行附件加子宫切除术。交界性Brenner瘤多采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术后多不进行预防性化疗。恶性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与其他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相似,其中对于晚期患者,应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尽可能切除病灶。但有研究表明,淋巴结转移不常见于恶性Brenner瘤,清扫淋巴结不能改善预后,因此目前对于恶性的患者是否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术是存在争议。恶性Brenner瘤的术后辅助治疗与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相似,以化疗为主,且暂未发现特异性化疗方案。有学者发现,恶性患者术后进行紫杉醇加卡铂(TC)化疗,其完全反应率可达90%。因此紫杉醇联合铂类的化疗方案是目前卵巢恶性Brenner瘤的首选化疗方案。
综上所述,卵巢Brenner瘤临床较少见,无特异性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中B超、CT对其诊断价值较大,但目前仍未发现其特有影像学表现,只能依靠术后病理确诊。其治疗以手术为主,恶性可术后辅助其他治疗,以化疗为主,现无特异性化疗方案,以紫杉醇及铂类为首选化疗药,其辅助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钟萍萍,金玉兰,卵巢Brenner肿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9,48(8):615-619.
2.宋芳,吕京澴,卵巢Brenner肿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35(1):105-106.
3.王雅琦,王福玲,卵巢Brenner肿瘤的诊疗进展[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8,5(1):7-8.
4.Dimitrios Nasioudis, Giovanni Sisti, Malignant Brenner tumors of the ovary: a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J]. Gynecologic Oncology, 2016,142,44-49.
本文是李灿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