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患者,没有癌痛,才有生活质量
癌症患者,没有癌痛,才有生活质量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甚至是唯一的始发症状。癌症患者的疼痛,叫癌痛。癌痛,带给患者的是身心健康的摧残,饱受癌痛折磨的他们,整夜失眠,难以进食,还有服用止痛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被恐惧支配产生的无力感,又导致了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癌痛,会导致癌症的进展加快,缩短预期寿命。而且对于家属来说,也是心灵上的折磨。
癌痛的到来,如此让人意外
金阿姨,今年79岁,去年7月,出现了左侧大腿根部疼痛,曾经做过针灸治疗,效果不理想后来,她去做了个pet/ct检查,才发现,原来是耻骨转移瘤,她在介入科做了CT下放射粒子植入
术后疼痛缓解明显。但仅仅半年后,她又出现了腰背痛,此时疼痛的已经非常剧烈了。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0分是不痛,10分是最痛

她的评分达到8分左右已经是重度疼痛。尤其是每次的爆发痛,总是让她全身冷汗淋漓,在床上辗转反侧,茶饭不思这一次的MRI检查提示:腰椎,胸椎,骶骨多发转移瘤

已经没有再次手术的可能了而且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癌痛,是如何睡眠?如何进食?
为进一步治疗,金阿姨来到了疼痛科入院后我们发现,她的问题真不简单她以前做过肾癌切除术,现在是肾功能衰竭。而且她口服止痛药反应巨大,长期呕吐,电解质紊乱有低钠低氯血症,以及低钾血症,本来进食就不多,还总呕吐,所以整个人营养状况很差,还有低白蛋白血症导致浮肿,此外还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老毛病根据这样复杂的情况,我们决定尽快调整用药方式!
国际指南对于癌痛的治疗为“三阶梯用药”。

此外,对于骨转移瘤的治疗通常包括局部放疗(也就是放射粒子植入)全身药物治疗以及微创介入镇痛治疗金阿姨已经接受过局部放疗,口服药物也达到了三阶梯的最高级所以,该亮出疼痛科的杀手锏了经过全科讨论研究,我们决定给金阿姨植入一个——鞘内药物输注系统也就是通常说的“吗啡泵”。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通过X线引导,经过腰椎穿刺,

将导管植入到蛛网膜下腔,这样药物通过吗啡泵的输注系统注入到脑脊液中,作用到脊髓发挥强大的镇痛作用。因为蛛网膜下的用药量,仅为口服的300分之一泵体本身不大,可以埋置在腹部皮下,手术切口愈合后,洗澡都没问题。

术后金阿姨的疼痛评分就降到了0分。终于可以睡觉了。后面我们又针对她的呕吐,电解质紊乱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通过穴位药物注射的镇吐方式,在足三里注射盐酸异丙嗪,让她从吃什么吐什么,逐渐能进食了通过静脉和口服补充营养液的方式让金阿姨的营养也跟上来了通过20天的调整,最终金阿姨满意的出院了手术切口愈合良好,顺利拆线。
饱受癌痛折磨的患者,如何在疼痛科得到救治?
1、癌痛可以用药物控制
药物在早期癌痛患者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而且还有很多外用贴剂,同样可进行有效镇痛,对于癌痛的用药,多数情况下需要联合用药,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抗抑郁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等,根据患者情况综合用药,才能有效镇痛。这是疼痛科治疗癌痛的基础方案。
2、微创介入治疗可以减少药物使用
疼痛科治疗癌痛的另一大优势,是可以加用微创介入治疗,比如交感神经的毁损治疗可以有效治疗各种内脏癌痛,脊神经毁损可以治疗胸腹壁侵犯癌痛,椎体成形术可以治疗局限性椎体转移瘤等等。微创可以直接发挥镇痛和缩小瘤体的作用。
3、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的巨大优势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在传统给药方式治疗不佳,或者副反应不能耐受的情况下,可以表现强大的治疗效果,通过椎管内导管给药,直接作用于脊髓,提高生物利用率,明显缩减药量,副作用也显著降低。通过这样治疗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厂。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