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痛除了肩周炎和肩袖损伤,还有别的可能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肩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过去只要不影响走路干活,肩痛挺一段时间就过去了,这种观点是需要纠正一下了。随着肩部专科医生的大力普及,有一部分朋友已经知道除了肩周炎还有个肩袖损伤的存在,前者是肩关节周围粘连性炎症,治疗上以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为主,坚持一年左右大多数能够痊愈;后者是肩部重要肌腱的退变老化性撕裂,治疗上以手术修补为主,术后有3个月的康复期。两者在所有肩痛患者中占比可达到70%以上。
那是不是肩痛就这么两种可能?是不是还有一些貌似雷同,而治疗方式和疗效有所不同的疾病?
有的,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肩锁关节炎,一个比较常见的肩痛部位,是肩峰和锁骨构成的关节炎症。这个关节虽然也在肩关节周围,起病也比较隐蔽,多数没有明确的外伤,但疼痛集中在肩头,向三角肌外侧放射,上举到最高点或者用力摸对侧肩头会诱发疼痛,提重物也是诱发因素之一。夜间痛不像肩周炎或肩袖损伤那么常见,更多的是白天活动过程中的疼痛。肩关节活动度不好的,门诊医生容易认为这是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度好的,医生容易认为这是肩袖损伤,磁共振上看到肩袖肌腱有水肿或者小的损伤就更容易给出不准确的结论。
其实这个疾病的诊断非常简单,大家可以用手指摸下锁骨的最外侧,和肩胛骨向前延伸的尖端,这两个结构在肩头部位交汇在一起,构成了肩锁关节。这个关节是人体上肢肩胛带的中心点之一,日常承受较大的动态剪切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到40岁左右有一小部分人就会出现关节的退变,但不一定有感觉,50-60岁是这个关节炎出现症状的高峰期。
外观上看不出来肩关节有任何的肿胀,自己似乎也不一定摸得到这个痛点,但有经验的医生就能够准确的按到这个痛点,而这个疾病的诊断最重要的就是依赖于手指的按压。而且这个按压仍然是有一些注意点的,痛点往往在肩锁关节的后半部分,靠近肩胛冈拐角处,否则即便是医生也不一定能够定位准确。当然我们也要知道,肩锁关节炎虽然经常是单独存在的,但有时候也会跟肩袖损伤并存,所以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磁共振都是重要的。
为什么我们要那么重视这个按压的准确性?因为准确的痛点判断,可以让我们的治疗非常高效。这个炎症的治疗方法除了理疗和锻炼或者口服镇痛药物外,更加高效的就是长效封闭药物注射。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找准痛点,长效封闭药物注射往往可以迅速而长期的控制好炎症和疼痛,中间间隔三周、一到两次的注射(多数人一次即可)可以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而且效果持久。在我的门诊工作中已经有不少的病友获得了良好疗效。
注意并重视肩锁关节炎的存在,掌握正确的诊断方法,使用合理的封闭治疗,可以快速的解决由此类疾病引起的顽固性肩痛,而不一定要像肩周炎要坚持一年或者像肩袖损伤要接受手术治疗。肩痛的朋友可以自己摸一摸或者把握不准的也可以来我门诊看看。
谢谢您的耐心阅读。
本文是包倪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