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医学检查安全吗?
核医学是利用微量的放射药物对疾病进行诊治。核医学诊断用的放射性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具有半衰期短、射线穿透能力弱,病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低的特点。例如接受一次核医学肾动态检查,病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当于乘飞机从香港到纽约往返所接受的宇宙射线的辐射剂量。完成一次骨显像检查,病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还低于生活在广东阳江居民一年所接受的地球本底的辐射剂量。由此可知,核医学检查并没有对病人造成潜在损害的风险。
核医学检查辐射究竟有多大?我们经常会看到病人做X线、CT的检查都很乐意接受,但对做一次核医学检查却很难下决心。
检查无论是低剂量还是微剂量,总之还是有少量辐射存在。体重大约80公斤的人做一次PET/CT检查,所接受总的辐射量低于每天吸30支香烟的人一年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与生活在高辐射本底地区居民(如广东阳江地区)一年半所接受的环境本底的辐射剂量相当。 单纯PET检查的辐射剂量与一次胸部CT检查的剂量相当, 但是低于胸部CT平扫加增强检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可以看出核医学检查是非常安全的,病人所接受的放射性核素照射是在人体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
病人接受核医学检查后对周围的公众有影响吗?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说明:完成普通核医学SPECT/CT检查(包括骨扫描、肾脏GFR、甲状腺显像、肺通气灌注显像、心肌显像)等,病人体内仅有微量的放射性,不会对周围的人或者医务人员造成任何伤害,因此无需特别关注和防护。
完成PET/CT检查后,无需限制病人的活动。尽管病人体内注射了放射性药物,会对其邻近的人具有一定的辐射,但是在病人完成检查后,病人体内所发射出的射线量已经非常低。病人可以自由进行其日常活动,不会对周围的人造成任何损害,只需限制其与孕妇和儿童的接触。
只要了解PET/CT的检查流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无需关注PET/CT检查后病人体内的放射性。患者在注射微量的放射性药物后,需要大约60分钟左右的时间才能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能够充分的显示病变。在此期间病人需要充分饮水、多次小便,病人上机器检查的时间大约为20分钟左右,之后还需等待医生对于评估图像是否满足诊断需求后方能离开。当病人离开检查场所时,一般在注射反射性药物后100分钟左右。此时,病人体内的放射性已所剩无几,对周围人员所产生的辐射已经非常低。
即使是特殊病人,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全程陪护,陪护者所接受的最大剂量约为0.16mSv,相当于乘坐飞机从上海往返布鲁塞尔所受到的宇宙射线辐射的照射量,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影响。
国内老一辈核医学工作人员身体状况最有说服力
我国于1956年开始开展核医学工作,在那个年代及其以后的几十年,核医学的防护都极其差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核医学所有的放射性药物都是核医学工作者自己配置,直接接触,所受到的辐射剂量远比现在大。据了解最早开展核医学的那一批前辈大都健在,很多现在八九十岁仍活跃在核医学工作第一线(比如上海六院的马季晓,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的刘秀杰,四川华西医院的谭天秩,这些网上都可以查询)。中国核医学之父,北京协和医院的王世真院士于今年5月仙逝,而他活到了100岁。
总之,人类在天然辐射中产生及进化,没有天然辐射可能也不会有今天的人类。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天然辐射有较大差别,我国公众所受天然辐射平均年有效剂量3.1mSv, 高处可达30 mSv。核医学检查应用已几十年,至今未发现任何辐射危害事件,以上科学数据和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早已使一些坊间流传的危言耸听的谣言不攻自破。说到这里,您还会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核医学科吗?还会对核医学检查避而远之吗?
最后,给大家看一副图片,希望能让大家对“辐射”的恐惧减轻一点。
本文是连世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