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部晨僵会是腕管综合征吗?有可能的
女性,56岁,家庭妇女,就诊原因:手部晨僵30 min以上,有中指麻木,休息和夜间稍重,患手持物无力。体格检查:未见大鱼际肌萎缩,中指针刺痛觉减退,手背部稍肿,掌心掌根部肥厚,握拳受限、无力,腕部Tinel征(+),Phalen征(+)。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所有病例均无自发电位出现,轻型者正中神经腕-鱼际肌潜伏期延长均<4.5 ms,单侧者示指或中指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较健侧下降32% 一46%。
诊断:根据病史查体及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诊断为腕管综合征。
机制
1晨僵: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症状,多见于风湿、类风湿疾病。一般指长时间不动或晨醒后出现关节发紧、僵硬、活动不灵或受限。持续时间的长短被视为衡量病变活动程度的标准之一。可能是人体在睡眠或运动减少时,水肿液储积在关节周围疏松滑膜组织中,使关节周围组织肿胀;活动后随着肌肉收缩,水肿液被淋巴管和小静脉缓慢吸收,晨僵也随之缓解。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滑膜炎的肿胀严重程度成正比;滑膜的增生和渗出同时也是造成腕管内压增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腕管综合征得病人会出现手部晨僵。
2特点::(1)发病者既往可能有风湿、类风湿疾病或关节疼痛病史者。由于在既往疾病中滑膜组织已被累及发生病变,在病情加重或手腕部活动增多时较易诱发腕管综合征的发生,而手部晨僵让医生直接想到的不是腕管综合征,而是风湿病或慢性滑膜炎等,故漏诊可能性较大;(2)职业分布中以经常腕部过度活动并接触冷水的人员居多。(3)由于滑膜水肿压迫为间歇进行,因而正中神经卡压的症状常较轻或时轻时重,易被晨僵所掩盖,这也正是患者均以晨僵来就诊的原因,经仔细检查,部分患者可能有桡侧手指的针刺痛觉减退,但常不固定出现,患者以晨僵为主诉来就诊时,考虑到存在腕管综合征的可能性可减少漏诊或误诊;(4)由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滑膜水肿有良好疗效,腕管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加以合理制动和适度功能练习常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诊治原则:(1)寻找并治疗原发疾病;(2)手腕部休息;(3)腕部
平伸位制动并作手部适量缓慢轻柔的活动;(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腕管内封闭治疗;(5)经以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1)建议休息,减少家务劳动;(2)石膏托固定腕部于中立位,限制腕部活动,3周后改为单纯夜间制动;(3)手指适量缓慢轻柔活动以减轻手部肿胀及关节僵硬;(4)腕管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1 ml+2%利多卡因2 ml,3周1次,2~3次为1个疗程。
预后:经治疗后效果明显,第一个疗程治疗后晨僵完全消失,夜间麻木感全部消失。随访时间12~l8个月,临床症状和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均恢复正常。
本文是王祥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