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拉肚子,没得肠炎肠癌,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5种食物别吃了!
之前我们介绍过春天饮食不当容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肠炎、胃肠感冒等。但是有些人经常感觉肚子空空的,吃了东西就好像有一股“丹田之气”在里面运转,随后会发生排气行为,也就是俗称的放屁。当肚子里的气体排出后,很可能产生强烈便意,如厕后发现便量不是很大,经常还是稀状便。几乎每次进餐后都会重复这种行为,平时并没有腹胀、腹痛、便急的情况,难道这是禁止吃饭的暗示?
面对不正常的排气、排便情况,我们应该先进行肠道以及消化系统全方面的检查,当排除肠胃病变以及肠息肉、肠癌后,此类经常拉肚子的原因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什么病?
从字面意思来看,肠易激综合征就是指患者的肠道系统容易受到刺激,任何食物通过胃部消化进入肠道后,都会导致肠道的运转出现过于激烈或者迟缓的情况。在临床上,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障碍,青年(20岁起)至中年(50岁)排便习惯不规律者,很可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症状表现:肠易激综合征的表现多为进食后腹胀、排气多、便急、拉肚子、便秘,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病因:目前研究表示,肠易激综合征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未有明确证明是哪种单独因素引发。可能引发肠易激的情况有这几种:
1、肠动力异常:如胃肠道蠕动弱或过强,肠道对容物以及胃肠分泌的某些激素产生过强反映等。
2、神经系统异常:肠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有问题。
3、肠道的敏感性过高:简单来说就是肠道容纳容物的承受度,以及结肠、直肠疼痛阈值比普通人低,导致肠道敏感度过高,当食物消化后的残渣进入肠道,就会引起肠蠕动,具体表现为排气、拉肚子。
4、肠道病变后遗症:急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治疗后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肠易激综合征,原因可能是感染程度比较严重,或者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过长。
5、肠道内微生态菌群失调:肠道内乳酸菌、双歧杆菌等菌群数量的增多或减少,都有可能引发肠易激。
6、心理因素:不少人在紧张时刻比如考试、比赛、面试等情况下,均会出现便急情况。焦虑、悲痛、抑郁以及不正当性行为也会引发肠易激。
肠易激综合征别吃这5种食物
介绍过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内容后,我们再谈谈患者的饮食问题。实际上,肠易激患者并非什么都不能吃、吃什么都会闹肚子,而且,食物不是病因,只能算是诱因,属于肠道对食物不耐受的表现。经过研究发现,肠易激患者如果想减少或避免进食后拉肚子,这5种食物最好别吃。
1、含有果糖类的食物:大部分偏甜的水果,如西瓜、苹果、梨、桃子等;甜味饮料尤其果汁、蜂蜜也不要喝。
2、属于乳糖类的饮品和食物:动物的奶(牛奶、羊奶为主),奶酪、干酪、奶油等。
3、根茎菜类:植物的根茎部位含有果糖与多糖的聚合物,果聚糖。这种糖类不耐受的程度很高,所以此类食物最好别吃,比如大蒜、洋葱、韭菜、小/大麦、芦笋等。
4、大部分豆类食物:很多豆类食物中含有低聚半乳糖,此类糖分也容易诱发肠易激综合征的,所以扁豆、肾豆、鹰嘴豆等,患者不要吃。
5、无糖却含有甜味剂的食物:为了方便糖尿病、高血糖患者饮食,很多食品不再添加糖分,但是仍然有甜甜的味道,这是甜味剂的作用,而多元醇甜味剂被广泛应用。多元醇属于肠易激诱发因素,所以患者选择无糖食物也要谨慎。
医生提示:排气多、经常闹肚子是消化系统异常的症状表现,患者应该到医院做内镜检查,具体包括胃镜和肠镜,在排除肠癌或者其他脏器的肿瘤病变以及慢性、急性炎症后,可能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此病虽然危害程度不如肿瘤,但是也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而且肠易激容易复发。所以希望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从饮食生活和精神心理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持续治疗与调理,才能把症状消除。
本文是李婕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