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坏习惯偷走听力
2021-03-07 00:00来源:厦门日报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厦门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高兴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至少一半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听力筛查是保障人人享有听力健康的第一步。
这些人都要定期筛查听力
听力筛查从新生儿就开始了。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进行听力筛查;初次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在42天左右应进行复筛;仍怀疑有听力障碍者,则应在3月龄之前完成听力学诊断。高兴强介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的孩子并不一定百分之百听力正常。迟发的听力障碍早期并不发病,如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多在4岁-7岁开始听力下降。他提醒家长,影响儿童听力的常见因素还有各种类型的中耳炎,尤其是分泌性中耳炎。受认知等因素影响,儿童发生听力下降后往往不能主动告知家长,常导致病情延误。因此,建议8岁以下的儿童常规至少每年进行1次听力筛查,发现可疑听力下降时更应及时就诊。
除了儿童,以下听力损失高危人群也需要定期听力检查:60岁以上老人;长期大音量使用音频设备人群;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使用耳毒性药物者;有耳聋家族史、耳鸣、突聋等病史。
3个好习惯保护好听力
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保护听力呢?高兴强给出如下建议:
1.保持低音量。日常建议的安全音量水平是低于85分贝,持续时间不超过8小时。使用个人音频设备时,最好用降噪耳机,在安静环境中将音量调到不超过最高音量60%的水平。在夜总会、迪厅和其他噪音巨大的场所,使用耳塞来保护听力。
2.限制从事有噪音活动的时间。去夜总会、迪厅等嘈杂场所时,不时离开让听觉器官短暂休息。在噪音巨大的场所,尽量远离扩音器等声源。每天使用个人音频设备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为宜。
3.警惕听力损失的迹象。如出现耳鸣,听门铃、电话铃和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在通电话时),在餐馆等嘈杂环境中跟不上别人的谈话,应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本文是高兴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