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高文静 三甲
高文静 主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疼痛科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及用药详解

3025人已读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包括从物理、化学损伤到代谢性复合性神经病变。尽管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其病因却各不相同。外伤、代谢紊乱、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营养障碍、肿瘤、神经压迫、免疫与遗传等多种病因均可导致神经损伤。常见病因包括糖尿病、带状疱疹、脊髓损伤、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癌症、HIV感染,腰或颈神经根性神经病变和创伤或术后神经损害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解剖结构改变和功能受损,常由多种机制引起。包括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系统的失能、脊髓胶质细胞的活化、离子通道的改变等。可能涉及的病理变化包括:神经损伤、神经源性炎症、末梢神经兴奋性异常、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和神经可塑性的变化。

(1)外周敏化与中枢敏化:外周敏化是指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对传入信号的敏感性增加。外周神经损伤后,受损的细胞和炎性细胞(如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会释放出化学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钾离子、细胞因子、5-羟色胺以及神经肽等。这些细胞介质可使伤害感受器发生敏化,放大其传入的神经信号。

中枢敏化是指脊髓及脊髓以上痛觉相关神经元的兴奋性异常升高或者突触传递增强,包括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增多、感受域扩大、对外界刺激阙值降低、对阈上刺激的反应增强等病理改变,从而放大疼痛信号的传递。其相应的临床表现有自发性疼痛(spontancous pain)、痛觉过敏(hperagsia) 、痛觉超敏(lldynia,或译为触诱发痛)等。中枢敏化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发病机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维持主要在于中枢敏化。

(2) 离子通道的异常改变:多种离子通道的异常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包括钙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氯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等。目前对钙离子通道的研究表明,神经损伤后,脊髓后角(主要是突触前膜)钙离子通道上的α2-δ亚基高表达,钙离子通道异常开放,钙离子内流增加,导致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增加,神经元过度兴奋,从而产生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

一线用药为普瑞巴林或者加巴喷丁。

普瑞巴林是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结构类似物,不直接与GABAA、GABAB或者苯二氮卓受体结合,不会增强培养神经元中GABAA的反应,是一种新型钙离子通道调节剂,能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临床主要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关的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和辅助治疗成人部分性癫痫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中枢神经痛(包括脊髓损伤、卒中和多发硬化伴随的神经痛)和纤维肌痛。培养神经元长期暴露在普瑞巴林中,普瑞巴林增加了GABA转运蛋白的浓度,并提高了GABA的转运效率。普瑞巴林不会阻断钠通道,对阿 片受体无作用,对环氧合酶活性无影响。普瑞巴林对五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无活性作用,对五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无抑制作用。


高文静
高文静 主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