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幽门螺旋杆菌这么难治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了。而幽门螺杆菌也伴随着人们饮食方式的改变,走进人们的视野。幽门螺杆菌是引发各种胃病、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还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可以说危害很大。
一、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生存能力极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能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中长期存活,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唯一能在胃里存活的细菌。
我国的饮食方式是家庭成员一起就餐,没有公筷使用的习惯,所以这为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渠道。据调查,我国居民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数占比已超过总人数的50%。
二、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
除了容易传播外,幽门螺杆菌的危害也很大。它会引发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使身体出现腹胀、腹痛、反酸、口臭等症状。
尤其对孩子来说,会引发孩子消化不良、缺铁性贫血、消化道溃疡的风险。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
为何这种细菌的传染性这么强呢?幽门螺杆菌具体的传播途径虽然还不明确,但很大程度上它的传播途径与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常见的容易传播的方式有:
口对口传播:这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当父母给宝宝喂食时,经常喜欢自己先咀嚼下,然后再喂给宝宝,认为这能帮助宝宝消化。其实这样做会使宝宝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非常大。
当大家共同进餐时,很容易将这个病菌传给其他人。还有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的接吻也会传播该细菌。使用不卫生的餐具也容易被传播幽门螺杆菌。
粪便传播: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比如人们如厕后没有清洗手掌,然后又去吃其他食物会引起幽门螺杆菌。
三、幽门螺旋杆菌的症状
当身体出现下列这5种症状时,大家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在损害你的健康。
但当身体出现下列这5种症状时,大家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在损害你的健康。
1、食欲不佳,吃不动。患者常会因感染幽门螺杆菌常出现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贫血、乏力的情况。
2、胃部疼痛。幽门螺杆菌会使人的胃酸分泌增多,出现毫无规律性的胃胀、胃痛现象,而且会逐渐频繁。
3、口臭或有异味。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通常都有口臭、或者有异味,而且无法清除。
4、便秘和腹泻轮流出现。患者的大便颜色偏黑,而且腹泻时不能控制,腹部有沉重感。
5、胸部疼痛。胸口会有疼痛感,并且向周围扩散。
四、为何Hp这么难治愈?
实际工作中发现,即使使用正规四联疗法(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两个抗生素+铋剂),治疗14天,抗生素也按指南推荐(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甲硝唑)选用,Hp根除率也还在50%~90% ,而且还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因此,有许多患者辛辛苦苦吃完了疗程,一查还是阳性。许多患者为此忧心忡忡,身心俱疲。
(一),细菌的原因
1. Hp耐药是根除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Hp通过基因突变,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尤其是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耐药的广泛流行,是导致Hp根除失败的重要原因。
2.Hp在胃内定植部位
动物实验显示,定植于胃窦胃体交界区域的Hp对抗生素敏感性差,可能会逃脱抗菌药物的作用,导致治疗失败。
研究还发现,在单独使用抑酸剂时,定植在胃窦的Hp数量明显降低,而胃体Hp数量则明显升高。
这会降低其后根除Hp的疗效,故在Hp根除治疗前不宜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建议停药两周以上,停用抗生素、铋剂至少四周。否则根除率降低。对于失败后的再治疗,建议间隔2~3个月,而不是草草开始,自行决定再根除开始的时间。
3.Hp负荷量
胃内细菌负荷量过高,易导致Hp根除失败,加用铋剂可提高疗效。
Hp呼气试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可半定量反映细菌负荷量的高低。后两者要经胃镜活检取材,可显示Hp+、++、+++,“+”号越多表示细菌越多。
13C呼气试验DOB值高于正常值的10倍时,提示细菌负荷量过高。
(二)、患者自身的原因
1. 患者不遵医嘱
采用共识标准方案治疗时,除细菌对抗生素耐药影响患者的疗效外,患者依从性差是治疗失败的一个常见原因。
医生让吃10~14天药,只吃7天;手头上的药吃完了不再继续开药;或者隔三差五的忘吃药;再或者让饭前服非要饭后服。他们可能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件小事,根除治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多次根除失败的话,根除的成功率就会大大降低。
2. 胃内pH值
多数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其抗菌活性与胃内酸度相关,在无酸环境下才能发挥最大抗菌作用,因此在根除Hp治疗方案中需加入双倍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以提高胃内pH值,从而提高抗生素对Hp的抗菌活性。
3. 基因不好
质子泵抑制剂(PPI)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很大程度上抑制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有些人的CYP2C19基因具有多态性,可削弱PPI的抑酸作用,导致除菌失败。
“基因不好”这是天生的,但解决的办法也是有的,换用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小且抑酸效果好的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可以避免“基因不好”的影响。
4. 其他原因
研究表明,吸烟、胃酸过量分泌(如胃泌素瘤患者)、共存疾病(如尿毒症、呼吸衰竭、肝硬化)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亦有影响。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根除率高于非溃疡消化不良患者。
因此,吸烟者可以考虑在服药期间戒烟。
也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作为辅助药物提高根除率。
5. 女性Hp治疗失败率高于男性
美国一项纳入3624例患者的meta分析发现,女性患者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男性,从而导致治疗失败。其他研究,台湾女性患者甲硝唑原发耐药高于男性;北京女性患者甲硝唑、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于男性;越南女性患者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于男性等。
6. 老年患者Hp根除率通常高于年轻患者
日本一项研究显示,在采用兰索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疗法一线治疗时,年龄>50岁者根除成功率高于年龄<50岁者。这是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更好;萎缩性胃炎发生率高,致胃酸分泌减少。
7. 口腔Hp问题
胃病患者的牙菌斑中能成功分离培养出Hp,口腔可能是Hp的另一个居留地,是Hp根除失败或复发的重要原因,并可能是Hp传播的重要途径。
口腔牙菌斑中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物膜”结构,常规Hp根除治疗对口腔Hp无效。
对Hp根除反复失败者采用雷贝拉唑+铋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10天,同时进行口腔洁治,其Hp根除率85.9%高于单用四联疗法的患者75.0% 。
这提示多次Hp根除失败者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口腔洁治可提高Hp根除率
(三)、环境因素导致Hp再感染
Hp治疗后,要确定Hp是否被根除,需在Hp根除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再复查,通常采用Hp呼气试验来检测。
因为4周之前检测,Hp如没被杀灭只被抑制,Hp检测仍可显示阴性,但4周以后Hp可重新繁殖,此时检测又会阳性。
但在患者等待复查期间就有可能再次被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提示,Hp感染主要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显示出明显的家庭聚集性。Hp的重要传播途径是人→人传播,而经济状况和卫生条件差、文化程度低、居住拥挤以及非自来水水源等因素均是Hp感染或再感染的高危因素。
因此,目前强调家庭成员中一人感染Hp,全部成员均需检测Hp,并进行Hp根除治疗,以防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传染。
本文是陈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