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检查丨医生,听说钼靶看得更清楚,为什么还要做B超?——如何正确选择乳房的辅助检查
在乳腺科门诊,医生除了询问病史、做手诊外,还会开一些检查啊,比如B超、钼靶之类的,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我们称之为“辅助检查”。
乳腺科有哪些常用的辅助检查?
乳腺影像学检查目的是帮助发现病变,并且对病灶的外形、大小等宏观表现进行观察和描述。主要有乳腺超声、乳腺X线(钼靶)检查、乳腺增强磁共振扫描等。
各种检查如何选择?
乳房X线检查(钼靶):
乳房X线检查是专门用于乳腺的一种检查,是乳腺体检中最常用的检查之一。
较早的X线的阳极为钼制成,因此称为“钼靶”。其实目前乳腺X检查已经是更加先进的钼铑双靶了,但是还是保留了“钼靶”的叫法。
乳腺组织在X线上成像清晰,尤其是能敏感地发现一些高密度病变(如钙化等),所以钼靶称为乳腺癌筛查的标准检查。
乳房X线检查的特点:
首先,乳腺X线检查是非常安全的。
有些朋友一听有射线就非常害怕,甚至直接拒绝。事实上钼靶的辐射剂量很小,其波长较长,能级比普通X线还低,引起癌变或致畸的几率很小,因此在正常的检查频率下,是非常安全的。
优点:检查客观,结果可以重复解读(不受操作者水平影响)。对钙化灶敏感性高。
不足:X线对身体有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妊娠期或近期有怀孕打算的朋友、某些哺乳期的朋友不宜进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对有一些行钼靶检查意义不大或者不方便做钼靶检查的情况,例如某些小乳房者、致密型乳房(乳房中腺体所占比例>75%)者、大部分35岁以下者、乳房炎症性病变者、部分植入乳房假体者等,不宜将钼靶检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乳腺钼靶筛查建议:
钼靶检查是目前公认的筛查早期乳腺癌的方法之一。研究表明,定期进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能够降低50岁以上妇女的乳腺癌死亡率。从乳腺癌预防的角度出发,目前国际上对钼靶筛查的建议是:
1.年龄在35~40岁的妇女要做1次乳房钼靶摄片,作为日后对照的根据。
2.40~49岁的妇女应每2年做1次。
3. 大于50岁的妇女,每年做1次。
4. 有乳腺癌家族史或个人史、高龄产妇、未育妇女、月经来潮早者、绝经期过晚者等高危人群,应每1~2年做1次。
总之,在符合条件的人群中,定期做乳腺X线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乳腺超声检查:
大家往往会听到“乳腺超声”、“乳腺B超”、“乳腺彩超”这些词,其实说的是同一个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比较清楚直观地显示解剖层次,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病灶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可以同时观察乳腺引流区域的淋巴结有无异常,可以对病变部位做多方位交叉扫描,而且成像不受致密乳腺组织的影响,是鉴别乳腺囊性和实性肿块的可靠方法。
优点:无放射性,无损伤性,可以反复检查,因为超声探头很小,可以说是360°无死角观察。
局限性:主观性较强,需要有经验的医技人员实时进行判断;对仪器的要求高,需要高频探头;对于较小的病灶,超声有时难以鉴别良恶性;对于微小钙化灶的检出,也不如钼靶可靠。
磁共振检查(MRI):
优点:磁共振检查对软组织非常敏感,因此其敏感性、特异性都很高,可以说是乳腺最佳检查方法之一了。
有些朋友因为磁共振机器很像CT就误以为磁共振检查要接受放射线损伤,其实磁共振检查是没有放射性损伤的。它不仅能反映乳腺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还能反映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对于病灶比较隐匿的乳腺癌有明显的优势,也有助于发现致密性乳房、隆乳术后患者的乳腺癌原发病灶。目前作为超声和X线无法鉴别后的选择或是对肿瘤患者良性、恶性的鉴别诊断、以及作为乳腺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等。
局限:乳腺磁共是要做增强扫描的,检查前需要向血管内注射造影剂,对造影剂过敏是禁用的。另外磁共振扫描的过程比较繁琐,时间长(一般超过20分钟),且费用较高。检查时需要俯卧位(趴在检查床),有些人较难坚持。需要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仔细阅片,报告等待时间长等原因,不作为乳腺癌的首选筛查手段。
可见,不管是超声、钼靶还是磁共振检查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因此并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临床中,医生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非最贵的!)检查方法。
目前,乳腺超声和钼靶对乳房病灶的观察和判断最为便捷,准确性也高,因此称为乳房检查的“黄金搭档”。
现在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做了钼靶还要再做超声检查”了吧?
祝您无病乐呵呵,有病早康复!
本文是王建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