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建东 三甲
王建东 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 乳腺外科

癌前病变丨从乳腺不典型增生到乳腺癌到底有多远

3143人已读

“医生,我的病理报告说是乳腺不典型增生,听说踩到癌的边缘了,下一步就是癌了,我好害怕,要不要把乳房切除呀?”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乳腺不典型增生这个话题。

什么是乳腺不典型增生?

乳腺增生”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是指乳腺细胞数量的增多,多数是正常细胞的增多,除了摸上去“疙疙瘩瘩”不平整外并无大碍(与脂肪细胞的堆积引起外形肥胖道理相似)。

如果增多的乳腺细胞不是正常细胞就称为“不典型增生”,又称非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同样是一个病理学上的概念,也就是说必须通过活检或手术取得组织之后才能定性为不典型增生。

不典型增生的组织学特征是:在上皮细胞高度增生的基础上,导管或腺泡上皮增生继续发展而形成乳头状、实性、筛状或腺型结构,且导管变粗,管腔扩大,细胞呈现一定的异型性,体积增大,细胞极性有不同程度的紊乱或消失,细胞的双层结构不明显。

为什么说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

从病理学角度来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粗略的认为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正常→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可见“不典型增生”是细胞从良性到恶性变化的中间站,因此将不典型增生称之为“癌前病变”,但事实上,癌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远比这个复杂得多。

不典型增生.png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结果认为不典型增生发生乳腺癌的风险随时间增加有累积趋势:5年乳腺癌发生率为6.6%,第10年上升到12.6%,15年上升到23.1%,25年可高达30.3%;而健康人群25年内乳腺癌风险仅约为8%。

但是,并不意味着不典型增生就一定会发展成癌。研究结果显示,约27.5%不典型增生患者后期转化为浸润性乳腺癌或导管原位癌。

因此,如果被诊断为乳腺不典型增生的话,大可比必过分紧张。

乳腺不典型增生分级

不典型增生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或称为I、II、III级。随着程度的加重,细胞极性的破坏及异型性也相应增加,其癌变的概率也随之增高,至重度非典型增生时(即III级不典型增生),已与原位癌非常接近。

乳腺不典型增生如何治疗

不典型增生常见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1)手术切除:

  • 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不典型增生时,因为存在低估的可能,医生会建议切除病灶,目的是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及病理确诊。

  • 对于乳腺癌易感女性(如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等),如果心理压力过大,可通过预防性切除一侧或两侧乳腺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2)药物预防:

  • 如果预估乳腺癌患病风险较高,可以口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如他莫昔芬进行预防(具体是否需要药物预防可以咨询您的乳腺专科医生)。

(3)严密监测:

  • 对于乳腺不典型增生应加强随访,建议每个月一次乳房自我检查,每3-6个月一次临床体检及乳腺彩超检查,40岁起每年进行筛查性乳房X线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可见,对待乳腺不典型性增生我们需要“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

王建东
王建东 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 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