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伽玛刀临床应用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
伽玛刀作为SRS(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经典,是神经外科医生为了避免开颅手术的种种风险,运用了一种神奇的γ射线(伽玛射线)而发明的,具体可见文末链接。所以伽玛刀的最大优势是安全,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上也是如此,而最大的缺点,则是起效缓慢(1-3年)。
在相关学科的医生看来,人类脑血管是分形艺术的巅峰之作,而且这个艺术作品支持了人类这种伟大而聪慧的生物:
但是,如果先天没有发育好,没有正常的毛细血管床,脑血管中间一部分血管成为了一小团乱麻,临床上就是脑动静脉畸形(AVM),容易癫痫、出血,发病很多都是青少年,颅内出血极为凶险,很多位置的出血还会导致残疾等后遗症。
治疗AVM一共三种手段:手术、伽玛刀放射外科、介入栓塞。
这三种治疗手段演变,也可以感受到各治疗方法的优势、科技树点亮所带来的变化
1.开颅手术:目的是切除这团乱麻一样的血管,是治疗颅内AVM最为彻底的方法,但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恢复慢、后遗症多。
2.伽玛刀放射外科:属于微创,通过γ射线照射这团畸形血管,使血管壁慢慢增厚,形成血栓,这团血管闭塞后血流不往这里流过,也就降低了出血风险。
伽玛刀特点是风险最小、费用最低,缺点是起效很慢(1-3年,在完全闭合前还是有出血风险)在伽玛刀发明的前30年里,AVM之所以成为伽玛刀治疗的最大病种,一方面因为那个年代开颅手术的危险性更高,另一方面在那个年代的微创手段里,伽玛刀一枝独秀得让放射神经外科医生为之狂热。
3.介入栓塞:也是微创,这个治疗方法是不开颅而是走血管的通路,用特殊的微导管把栓塞材料带到畸形血管团,然后填塞住这团血管。介入栓塞优点是风险较小,缺点是费用较高、有些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导致无法操作、复发率比较高(也就是再通:栓塞做好后血管造影显示填塞完美可过几年后这团血管又重新出现漏洞通畅了)。所以AVM很少能通过介入栓塞单独达到治愈性的完全栓塞,往往需要伽玛刀补刀,同时预防AVM再通。
介入栓塞的另外一个优点是不需要像伽玛刀那样配置复杂和大型的伽玛刀治疗设备,往往配备一台DSA设备(较大的医院都有)就可以上马开展,尤其是随着栓塞材料和介入材料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院得以开展,但是也就存在技术水平不一致的问题。
AVM的治疗策略,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畸形血管团位置、大小,还有就是构筑:研究内部构造,分析治疗后的血流改变,然后利用好这三种治疗方法,扬长避短。
综合治疗是AVM最大的治疗原则。
本文是王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