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应广宇 人已读
低颅压性头痛多为体位性,患者常在直立15分钟内出现头痛或头痛明显加剧,卧位后头痛缓解或消失。早期发现,经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这一类患者在临床上存在症状不典型且查体缺乏特征的特点,早期头颅CT缺乏特征性影像,漏诊及误诊并不少见。部分患者在出现硬膜下血肿甚至昏迷时才就诊,给后续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接下来,我以一例病例为例,介绍下我们的诊治流程,已方便大家了解本病。
这是一位中年男性,就诊时头痛3月,意识模糊,胡言乱语。向家属追问病史,患者的头痛症状在直立位明显,卧床休息后可改善。入院后先查头颅CT提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从CT上我们可以看到患者的脑沟不明显,脑干周围的环池结构不清晰。这个时候的处理确实非常有挑战,如履薄冰。大多数医生会选择钻孔引流,但这个选择往往很难收到理想的结果。我们在处理这个病例时,考虑存在低颅压的可能性较大,急诊行头颅增强磁共振扫描。
增强磁共振结果显示,患者存在明显的脑膜强化,伴有静脉窦扩张。典型的低颅压表现。接下来的处理就不复杂了,绝对卧床,静脉大量补液,不使用降颅压药物。那么,为什么会低颅压呢?道理很简单,脑袋和脊髓有一个共同的包膜,包膜内充满了脑脊液,也就是水,这个水每天的产生和吸收是平衡的,维持着脑袋的正常压力。而当脊柱里的这层包膜发生隐匿性的破裂时,水就会漏到包膜之外,被身体吸收,脑袋的压力就不够了。接下来,找瘘口就成了关键。我们给患者做腰穿(神经外科基本操作,就和静脉打针是一个道理),提示压力为30mmH2O(成人正常为80-180),注入碘造影剂(这是个古老而安全的做法,临床使用历史至少有50年来),然后在1小时内行全脊柱的薄层CT扫描。
CT椎管造影结果提示右侧胸1椎间孔区存在碘造影剂漏出。我们再做一个颈椎MRI的扫描
颈椎磁共振发现在硬膜外存在脑脊液积聚。结合CT椎管造影和磁共振的结果,判断瘘口就在胸1附近。
瘘口是发现了,那么怎么处理呢?手术去修补么,一般来说不需要,首选C臂透视定位下硬膜外穿刺,然后注入自体静脉血,一般注射到出现麻木或疼痛症状停止注射。
接下来,继续卧床,静脉大量补液。1天之后,患者头痛及意识状态明显改善。2天之后,患者回家继续卧床观察。(没办法,缺床位啊)。留了联系方式,嘱两周后门诊复查,万一有症状反复,急诊就诊,万幸,一直没接到电话。
两周后门诊随访,患者头痛不明显,复查头颅CT显示双侧硬膜下血肿明显减少,脑干周围环池结构清晰(脑脊液又回来了)。说明问题基本解决了,建议1个月后复查头颅CT,直至血肿完全吸收为止。
术后两个月复查,硬膜下血肿完全吸收。
结合这个病例,小结下处理的流程:
直立位头痛,平卧位能缓解,建议行头颅增强磁共振扫描。
磁共振存在脑膜强化及静脉窦扩张等表现,行腰穿测压,同时椎管内注射碘造影剂,行CT椎管造影,找漏口。
根据CT提示的漏口部位,行该部位磁共振薄层T2序列及冠状位扫描,进一步确认漏口。
C臂定位下硬膜外穿刺,注射自体血。
继续严格卧床,大量补液,动态复查。
本文是应广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