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癌术后发生尿失禁怎么办
在我国,随着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等早癌筛查项目的普及,更多早期前列腺癌被诊断,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机会通过手术得到治愈。但是,约40%-50%的患者术后短期会出现尿失禁(漏尿)的现象,有的患者通过功能锻炼就能恢复,有的则需要进一步治疗,具体怎么应对?请看下面的讲解。
术后短期尿失禁
一般术后2周左右需拔除尿管,有些患者会出现尿失禁,在做咳嗽、大笑、提重物等可能引起腹压增加的动作时会漏尿。但是随着患者尿道括约肌功能的恢复,大部分的患者会在3个月内,漏尿症状有所减轻或者消失。
A 如何应对短期尿失禁?
通过规范的术后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尿失禁完全可控。以下为盆底肌肉锻炼方法:
1. 找到盆底肌肉群,在小便时突然憋住,这时候有一个肌群在收缩,这个肌群就是盆底肌。需要慢慢体会并记住这个肌肉收缩的过程。
2. 排空膀胱。这一点非常重要,膀胱在充盈状态下做“凯格尔运动”,会对膀胱造成压力,容易损伤膀胱肌肉,所以在做运动前一定要先排尿。
3. 开始锻炼盆底肌,并且只锻炼盆底肌,这就要求我们放松其他肌肉,以免造成机体疲劳,做不了几次就停下来,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4. 收缩盆底肌肉,每次收缩5-10秒,再放松5-10秒,反复15-20次算一组。
每天做3-4组,可在早中晚分时段做。
B 什么时候开始锻炼盆底肌?
该锻炼建议一入院就开始做。前列腺癌手术后会带一根导尿管,需要保留约2周左右后拔除,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最好在手术前就开始,这样能在相对正常的生理情况下找到憋尿的肌肉并记住锻炼动作。
术后可在拔除尿管后进行锻炼(带尿管期间切勿锻炼)。
研究表明,只要通过规律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术后1年内超过90%的患者都可以做到控尿良好,摆脱尿失禁的困扰。
真性尿失禁
术后1年尿失禁仍无好转迹象,且无法自主控尿,则考虑可能为真性尿失禁,即失去控尿功能。这样的患者占极少数,一般是因为前列腺肿瘤侵犯范围广,或者位置正好在前列腺的尖部,为尽可能把肿瘤切净,会切掉一些功能性前列腺尿道,导致尿失禁。
治疗方面,可以尝试生物反馈治疗,如电针刺激提肛肌促进恢复等,患者通过持续、坚持的治疗,能够逐渐恢复部分尿控功能。
本文是曹煜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