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蒋刈
蒋刈 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耳炎常见问题

1264人已读

一、慢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中耳炎是指中耳乳突区域的慢性炎症,表现为反复耳道流脓性分泌物,听力下降等,根据病变侵及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程度和范围不同,

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中临床分类

1、分泌性中耳炎

2、化脓性中耳炎: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⑵慢性化脓性中耳炎:①静止期;②活动期

3、中耳胆脂瘤

4、特殊类型中耳炎:⑴结核性中耳炎 AIDS中耳炎 梅毒性中耳炎 真菌性中耳炎 坏死性中耳炎 放射性中耳炎 气压性中耳炎。

影响耳膜或三个听小骨的病变会引起声音传导障碍,导致传导性耳聋。这些病变包括耳膜穿孔,听小骨破坏,以及肉芽等增生组织形成。中耳急性感染时,耳膜会破裂,形成穿孔。炎症控制后,部分穿孔会愈合。如果穿孔未愈合,就会出现传导性耳聋,通常还会伴有耳鸣和耳流液。

二、中耳炎术前要做哪些检查?

急性期需要耳镜检查并清理脓液,通常耳流液能够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治疗包括清理外耳道,滴耳液滴耳,以及口服抗生素。

炎症控制后需要检查听力,术前检查中耳CT。对于反复中耳流脓,有臭味、流血性分泌物或者头痛等怀疑胆脂瘤或骨疡型中耳炎病例,评估中耳乳突病灶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需要检查中耳CT

三、慢性中耳炎什么情况下要手术?

胆脂瘤型中耳炎必须手术清理病灶方能治愈,全麻手术术前准备完善后,应该尽早手术。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中耳感染以及预防严重的中耳炎并发症。

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部分鼓膜穿孔小者在干耳后可能自愈,穿孔不愈合者也应及时行鼓室成形术,以保留或改善听力。反复流脓炎症不能改善的患者,也可以考虑手术探查,清除病灶。

四、中耳炎的手术效果如何?

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及病变范围,手术效果不同。术后听力恢复情况取决于多种因素,尤其是手术前听骨破坏程度和手术后耳部伤口愈合情况。

以往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中耳感染以及预防严重的中耳炎并发症,特别是骨疡型和胆脂瘤型。近年来内镜手术器械和人工植入体等技术的发展能够使大多数病人在微创的条件下,清除中耳病灶,重建受损的听力传导机构,从而改善听力。

手术多在全麻下完成,单纯型中耳炎耳膜穿孔可以用肌肉膜(颞肌筋膜)、软骨或者软骨膜修复。对于骨疡型和胆脂瘤型,手术目的首先是清除感染,得到一个干燥安全的耳道。一部分病例可以同期重建听力。破坏的听骨可以用假体听骨(TORPPORP)、软骨等修复并重建听力。一部分病例中耳乳突内充满肉芽组织或听小骨完全破坏,可以采取二期手术的方法。第一次手术目的在于清除病变组织,第二次手术的目的在于重建听力。是否选择二期手术要根据第一次手术情况来决定。

五、中耳炎患者术后如何护理耳朵?

刚刚手术后不建议用力擤鼻,一般咳嗽打喷嚏影响不大。术后7天耳道滴药水,术后14天去除耳道填塞物,外耳道滴药水一段时间,避免游泳或者耳道进水,恢复期最好戒烟戒酒,一般中耳炎术后会有一段时间的渗液期,根据病变性质和严重程度,时间不等,少量渗液是正常的,一般三月后即能获得干耳,如果大量流脓需找手术医师复诊一下。通常术后六周检查耳膜愈合情况并检查听力。


蒋刈
蒋刈 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