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苗相关知识(八)
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发的重组新型冠7状病毒疫苗(CHO细胞),3月10日获批在中国国内紧急使用。这是国际上首个获批临床使用的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

重组亚单位疫苗
利用培养基培养全病原微生物,之后经过进一步处理,加以纯化,仅保留疫苗含有的那些组分。亚单位疫苗可分为三种:蛋白质基质疫苗、多糖疫苗和结合疫苗。


蛋白质基质疫苗
亚单位疫苗可以是以蛋白质为基质的。例如,乙肝疫苗是将乙肝病毒基因片段插入酵母细胞制成。改良的酵母细胞可产生大量乙肝表面抗原,经纯化、收获后用于生产疫苗。重组乙肝疫苗抗原与自然感染乙肝表面抗原相同,但不含病毒DNA,无法复制和造成感染。蛋白质基质亚单位疫苗为免疫系统提供了不含病毒颗粒的抗原。
另一种蛋白质基质疫苗是含灭活百日咳毒素(蛋白质)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可能含有一种或更多其他百日咳组分。百日咳毒素可通过化学处理或采用分子基因技术脱毒。


多糖疫苗
一些细菌在感染人类时,靠自身多糖(糖)荚膜获得保护,细菌荚膜有助于其逃避人体防御系统,特别是在婴幼儿中。多糖疫苗可引起对荚膜的免疫应答。但是,多糖疫苗免疫原性不够强,只能产生短期免疫力,尤其是婴幼儿。属于此类疫苗的例子有:脑膜炎球菌和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这些多糖疫苗含有经过提纯且无感染性的有荚膜细菌体的多糖外壳或荚膜。
结合疫苗
多糖疫苗通过 T 细胞非依赖机制产生抗体,因此婴幼儿对其不能够产生充分的免疫应答。如果这些多糖抗原通过化学方法与 T 细胞可识别的蛋白质共价连接(结合),这样的结合疫苗就能在幼儿中引发高强度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 7 、肺炎球菌(PCV-7、PCV-10、PCV-13) 8 和 A 群脑膜炎球菌均为结合疫苗。目前这些疫苗已广泛应用,可提供更长久的保护力,即使用于幼儿也是如此。
本文是李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