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董伟 三甲
董伟 主治医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吗?细解胆囊息肉

2392人已读

胆囊息肉,全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来源于胆囊壁并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因此也称为胆囊隆起性病

胆囊息肉分类

肿瘤性息肉,也称为真性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和息肉型胆囊腺癌,其他少见的还有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

非肿瘤性息肉,也称为假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病、腺肌增生等,其他少见的还有腺瘤样增生、黄色肉芽肿等。

绝大多数胆囊息肉都是良性的,但是有些会存在恶变可能

1)胆固醇息肉,最为常见,约占60%,实际上是胆汁中胆固醇过饱而析出的胆固醇结晶,常为多发,直径多<10 mm,黏附在胆囊黏膜表层,柔软,蒂细小,较容易与黏膜分离。大量临床病理资料证明胆固醇性息肉的实质细胞丧失增殖能力,其癌变几率为零。

2)炎症性息肉,表现为胆囊黏膜向腔内隆起或结节形成,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相关,单个、多个均可,体积小,一般直径<5 mm,蒂粗或不明显,颜色稍红或与邻近黏膜相似。目前尚无癌变报道。

3)胆囊腺肌病、腺肌瘤是一组胆囊上皮及平滑肌的慢性增生性疾病,表现为胆囊壁发生肥厚性改变的病变,多为呈良性经过,其是否恶变仍存在争议,癌变率较低。

4)腺瘤性息肉是胆囊常见的良性肿瘤,又称胆囊腺瘤,占胆囊息肉的2.3%~4.1%。临床观察发现,本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且临床表现不典型。腺瘤性息肉常单发,胆囊体、底部为好发部位,蒂短而粗,基底部宽,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

现国内外学者均认为胆囊腺瘤及腺瘤样病变为胆囊癌前病变,其恶变率为20%~38.9%,但从腺瘤到恶变所需的时间还未明确。

5)息肉型胆囊腺癌,即息肉本身已经癌变,所占的比例极小,约为0~0.7%。

胆囊息肉需不需要处理

可以观察的胆囊息肉

1、息肉大小小于5mm的多发息肉、无明显临床症状的,不需手术治疗胆囊息肉,可继续观察,每三个月复查B超观察情况;

2、息肉小于10mm、无临床症状的单发性息肉,应定期观察治疗胆囊息肉,每3个月复查B超;

需要手术的胆囊息肉

1.息肉最大直径1cm,尤其是单发息肉;

2.息肉最大直径<1cm,但短期快速增长(在6个月、1年、2年~5年随访期增大2mm以上);

3.年龄>50岁,合并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合并急慢性胆囊炎;

4.超声检查胆囊息肉血供丰富,怀疑癌变。

5.临床有明显症状的时候,比如常有腹泻、恶心、呕吐、厌油、口苦等消化不良症状以及腹部右上部疼痛的,手术后可能消除痛苦;


董伟
董伟 主治医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