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刚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肛肠外科
炎症性肠病癌变如何做到可防可控?
1045人已读
之前介绍了炎症性肠病(IBD)癌变的发病率和预后情况等内容并且分享了2例相应的病例。如大家看到的,IBD有一定的癌变几率且预后相对较差。那么对于已经罹患IBD的病人来说,该如何提高警惕,避免此事件发生呢?
IBD癌变的高危因素包括病程长、病变范围广,炎症程度较重、肠癌家族史、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这从上一次分享的两个病例里也可以看出,两位病人的病程长达10-20年,且没有接受规律的治疗,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反复加重。
早期诊断,正规治疗:对于一些长病程的患者,不能抱有“久病成医,自觉良好”的错误观念,用药过程中自行改变服药剂量甚至停药,造成病情的反复,产生不良后果。所以,对于IBD的及早诊断和正规治疗,是防止其癌变的基础。
要警惕“报警信号”:病程中出现腹痛加重,食欲差,伴有难以解释的体重下降;或者出现反复便血,经一般治疗亦不能缓解的;或是长期经内科治疗无效或症状缓解不明显,反复发作,发作间隔期变短及疾病发展迅速。出现这些症状,都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排除癌变的可能。尤其是对于病史10年以上的患者,更要提高警惕。
定期肠镜检查:每1-2年进行1次全结肠镜检查,多数的病变可在内镜中发现,并在可疑部位取活检做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综上所述,对于IBD患者患者来说,提高对于肿瘤的警惕性尤为必要。但是,也没有必要过度担忧,总体发病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如果能做到及早诊断,规范用药,定期接受随访,预防癌变也并非难事。
本文是刘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