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晨报:专访东方医院宋纯教授——信任是挑战医学奇迹的前提
宋纯教授面容和善,说话的时候,总是看着对方的眼睛,缓慢而思路清晰。”作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普外科副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宋纯在业内名声显赫。他是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结直肠外科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他也是国内最早开展结直肠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工作试点的专家之一。

医患充分信任才能一起努力战胜疾病
“我母亲是医生,在这样家庭里长大的我,从小立志作一位医生。”宋纯的职业选择,受母亲的影响很深。“从生命本质而言,医学进步可以使我们通过治疗疾病延长寿命、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是医学不可能医治好所有疾病。我认为,在罹患重大疾病的时候,医患之间的信任尤为重要。信任医生,依从性好的病人,有时能创造奇迹。”
在2009年,宋纯遇到了一个病人,是一个刚生产后两个月的年轻妈妈,前来就诊时,直肠肿瘤已经非常晚期,肿瘤恶性程度很高,而且扩散到其他器官。一般的方案就是手术摘除肛门、直肠、子宫、阴道……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会很差,生存时间也最多只有几个月。“那时候,先化疗再手术的理念还刚刚被提出,由于患者已经有不全肠梗阻表现,我们也担心一旦梗阻加重后果不堪设想。后来,是患者的父亲下了决心。”宋纯至今还记得患者的父亲对他说的话:“医生,我们想治好,不希望让她毫无尊严地等死。所以按照你的想法放心地治,我们相信你。一切后果,我承担。”在这样的信任下,宋纯应用先化疗加靶向治疗,再手术切除肿瘤的办法治疗这个患者,不仅仅保留了肛门等其他器官,也治愈了肿瘤。“你看,当时这个孩子才2个月,现在已经是小学生了。”宋纯翻开手机,找到这个患者的微信,像很多普通的妈妈一样,她的朋友圈很多家人、孩子的照片,满满地都是幸福。宋纯觉得,是患者的信任让他创造了奇迹。
最近在上海一家医院一位老人在上手术台前,递给主刀医生一张留言条:叮嘱家人要信任医生,即使出现意外也不要为难医院和医生。宋纯认为,理想的医患关系中,信任是第一步。信任是相互的。患者给予医生信任,医生也要同样给予患者信心。“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对身体健康带来哪些损害,进而为患者选择相应方法治疗。医生不能简单地说‘手术治疗有生命危险,药物治疗有毒副作用,您选一个吧’。很多患者和家属显然不能支持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需要医生的帮助。”宋纯对每个患者都给予充分的时间来保证沟通的效果,他认为,这样才能构筑医患间信任的基础。
医生所能给与病人的信心,表现在他全力治疗病人的疾病,也表现在他与病人相处的一点一滴。宋纯查房的时候,会有意识地拉着患者的手聊几句,或者通过亲手触诊检查和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重视和关怀。“许多医生觉得治疗身体疾病才是最重要的,也没时间去关心病人的心理,但我坚持认为,心灵和身体同样重要。”宋纯解释说,对于那些现代医学已经束手无策的病人,心理的安慰和帮助甚至大于身体的治疗,而对于能治疗的病人,在治疗身体疾病的同时,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让他们感受到医生真心的关怀,对他们也是非常重要的。
MDT多学科合作,造一个没有短板的木桶
“我十年前就开始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研究。”宋纯介绍说,他虽然到东方医院不久,但是在他的倡导下,胃和结直肠癌MDT团队也已经建立。这个团队由普外科和肿瘤科牵头,胃肠外科、肿瘤内科主任、放射科主任、影像科主任和肝胆外科主任共同参与,每两周进行一次病例讨论,每次4-5个病人。“以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为例,患者是先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还是先切除肝转移癌?还是先化疗再切除?单就这几个选项的排列组合就有许多治疗方法,开展了MDT 治疗以后,病人获益非常大。”宋纯举例说,有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理论叫“木桶原理”,说的是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我是一位外科医生,外科手术是我的‘长板’,但是医学影像专业,肝转移切除,化疗就是我的‘短板’。”MDT治疗的理念就是每个科室的医生都拿出自己最长的一块板,大家合力造一个对患者最有利的,没有短板的木桶。
“我觉得这样的理念对患者非常有益。”宋纯举了一个例子,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患者,在外地三甲医院做过直肠癌肝转移的化疗和手术治疗,因为肿瘤无法切除还不断进展,被宣告还有3个月寿命。家属慕名带着他来东方医院找宋纯的时候,患者情绪非常低落,拒绝和医生交流。宋纯把这个病例提交了MDT团队。在各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3个月后,患者的各项指征都趋于稳定,肝转移肿瘤经过MDT团队医生的治疗已经控制,“再过一段时间,考虑再次给他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宋纯展示了一张这位患者最近的照片,他们俩站在一起,都微笑着面对镜头。这个微笑,是患者和医生共同向死神发起的挑战。
“有了MDT团队,我们其实可以采用更积极的治疗手段。”宋纯指出,许多晚期病人、高龄老人往往在治疗方面比较保守,但是事实上,现在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和MDT团队的建立,医生可以挑战更多的领域。宋纯希望把这些经验传递给更多的医务人员,目前,他正在筹备2016上海陆家嘴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提供针对结肠癌微创手术方面的进展研究和中外交流讨论,相关针对胃肠外科医生的相关培训也正在筹划中。
预防为主,增进健康意识任重道远
“预防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检查手段就是肠镜筛查。”宋纯指出,对肠镜的重视应该成为社会共识。“如果没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可以50岁开始做第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没有发现息肉,则可以间隔五年、十年再做一次。但是如果是高危人群,比如直系亲属中有人得结直肠癌,则做肠镜的年龄需要大大提前。”宋纯解释说,结直肠癌的遗传有显著的年龄递减趋势。如果父母50岁发病,那么子女在30岁左右就可能发病,所以在30岁就要开始注意肠镜筛查。
此外,直肠指检和大便潜血试验也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简单而有效的手段。“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分辨痔疮导致的大便出血和结直肠癌导致的便血。这两种疾病本身毫无关系,但是有些患者发现大便有血就误认为是痔疮导致,有可能贻误病情。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去医院检查,排除结直肠癌,再按痔疮出血来治疗。”宋纯告诉笔者,由于对肠镜的接受度提高和对便血等症状的重视,曾经是结直肠癌高发国家的欧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经呈下降趋势。
此外,还要注重生活方式的干预。结直肠癌是与生活方式、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宋纯有时会遇到一些患者,他们除了寻求医生的帮助,还喜欢食用补品和中药偏方。宋纯肯定他们的健康意识,但是希望他们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补品和中药,并且最好和化疗时间错开。
“有的患者不好意思告诉医生,好像怕‘我在你这里开刀,在其他医生那里吃中药’,医生会不开心,但其实不会。”宋纯指出,病人有权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疗方式,但是,由于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到化疗药物的作用发挥,因此建议在放化疗期间如果要吃中药,要告诉主治医师自己具体吃的是什么中药,同时在开方的时候也要告诉中医师,自己在放化疗,以期互为裨益,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至于补品,宋纯认为,患者能恢复到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完全不用过多的补品。而对于正常人而言,积预防,就是最好的补品。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