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房疼痛=乳腺癌?
10个女人7个痛,绝大部分女性患者,终其一生,都会经历乳房疼痛的问题。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提高,医学科普也多了,乳房疼痛带给大家的除了身体的疼痛外,精神压力都随之变大:我不会得乳腺癌了吧?
我们先说结论:乳房疼痛≠乳腺癌。尽管乳腺癌发病率与日俱增,但大部分的乳房疼痛都跟乳腺癌没啥关系,“不痛”反而是乳腺癌的常态。
那到底乳房疼痛提示些啥呢?难道还能比乳腺癌更可怕么?
关于“乳痛症”
所有乳房疼痛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归到乳痛症的诊断之下。可以是单侧,可以是双侧,可以是局部或者乳头的痛,也可以是整个乳房的痛,可以规律出现,也可以偶然发生,都是乳痛症。
一般我们把乳痛症分两大类:
1、周期性乳痛症:这种情况几乎每个月的经期前1-2周出现,月经后消散,多见于双侧乳房疼痛,碰哪儿哪儿疼,也可以伴随着腋窝乃至胳膊连带着的疼痛。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病年龄在20-40岁多见。
2、非周期性乳痛症:此种类型发作多没有固定时间,也与经期无明显关系,主要以单侧乳房的刺痛、灼痛为特征,多会有触痛点,别的地方不咋疼。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提示乳腺疾病的可能。
此外,根据乳腺疼痛的程度,也可以大致分为轻中重度的级别:
轻度:持续时间数分钟or间断疼痛发作时间<1周;
中度:持续时间数小时or 1周<间断疼痛发作时间<2周;
重度:疼痛时间>2周。
大概7成的育龄期女性(月经在的)会出现乳痛症,其中有2/3都属于周期性乳痛症,主要是激素水平波动导致的生理性疼痛,无需特殊处理。而剩下的1/3属于可能存在疾病的需要处理的乳痛。如此高的几率,属实是“常见病”。
关于乳痛的病因
先说结论:没有明确具体原因。这也是现代医学很大一部分疾病的无奈。
但是,随着医生们对乳痛症的认知加深,一些相关性比较明显的因素也被慢慢总结了出来,具体因素主要有这么几个:
1、激素水平变化:乳房的功能是哺乳,因此要发挥功能,就需要配合卵巢和子宫,这都是需要性激素来下达指令的。而在不生育的时期,激素水平是不断潮涨潮落,子宫的表现就是月经变化,乳腺的表现就是腺体的增生和回缩。此间,就会有一部分人出现明显的乳房周期性疼痛表现,主要是充血的胀痛导致。
2、生活习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烟酒加咖啡,肥胖和晚睡,不需要说也是肯定影响健康的。乳腺方面,还有个胸罩不合尺码的问题。
3、精神压力:乳房其实是可以反应情感情绪的器官,激动的情绪,精神压力,焦虑抑郁,都会放大乳痛的程度,延长乳痛时间,尤其是跟另一半吵架的情况,简直不要太糟糕。心理精神的状态,是会反映在身体上的。
4、药物:这里的药物主要指雌孕激素类药物。这其实就回到了第一个原因。这些药物的使用,会干扰身体自身雌孕激素的产生和代谢,使得原本比较规律的周期产生混乱,也就会造成乳腺的疼痛。
关于“治疗”和“预防”
乳痛症在治疗之前,需要做的就是排除其他问题,尤其是乳腺肿瘤,乃至乳腺癌。
因此,不推荐大家直接根据上面的介绍自己治自己。毕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学教育,自己治自己甚至还是违法行医呢!
当然,主要是因为大家对乳腺可能出现的疾病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念,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是感染性的还是非感染性的,是良性的还是恶性,都需要进行仔细的鉴别诊断,就是“排除法”。
但是,治疗不在行,可以找医生,预防却可以自己做主。
1、拒绝不良生活习惯,接受自己的size不要乱穿内衣。
2、学会放松心态,学会休息,996不是福报,身体才是自己的!
3、不要乱吃药。避孕药啥的能少用就少用,避孕套安全又健康。事后药非吃不可的时候,不要私自改变药量,这不仅仅关于乳痛,还关于乳癌!
4、定期体检,不要恐惧医院,检查不丢人,有些病可是会死人的。
5、优秀的沟通技巧,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保持心态有很大好处,自然也对身体有好处。
总之:不要讳疾忌医,不要破罐破摔,身体是自己的,美丽才是永远的,幸福才是一辈子的!
本文是龙梅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