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斌 三甲
刘斌 副主任医师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骨软组织外科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知多少,带你走进它!

1614人已读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又称冯雷克林霍增氏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系外胚层和中胚层组织发生障碍所致。其特点是多系统、多器官受累而以中枢神经系统最为明显。

神经纤维瘤病1型的临床表现

1) 牛奶咖啡斑: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皮肤色素斑,呈淡棕色、暗褐色或咖啡色。腋窝部出现雀斑样色素沉着,生理变化如发育、妊娠、绝经、精神刺激均可使之加重,有时皮疹出现较迟,在发育期才开始发病,缓慢发展。

2)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患者常诉全身出现无痛性皮下肿物,并逐渐增加和扩大。青春期和妊娠期明显进展。多无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放射性或灼烧样疼痛,肿瘤压迫视神经引起视力下降等。

3) 神经症状:多数患者无不适主诉,仅少数患者出现智力下降、记忆力障碍、癫痫发作、肢体无力、麻木等。

4) 骨骼损害:少数患者出生时即出现骨骼发育异常,或肿瘤生长过程中压迫骨骼引起异常。

5) 内脏损害:生长于胸腔、纵膈、腹腔或盆腔的神经纤维瘤可引起内脏症状,其中消化道受累可引起胃肠出血或梗阻,还可引起内分泌异常。

神经纤维瘤病2型的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以双侧进行性听力下降最为常见,亦有部分病人表现为单侧严重的听力障碍或波动性听力丧失或突发性听力丧失。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头晕,眩晕这少见,其次为手颤、走路摇摆、语调异常等共济失调表现,口角歪斜,面部麻木感等,这些症状多为单侧。少数患者诉持续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和视物不清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辅助检查:

1) 超声检查:可见多发实质性肿块,可位于皮下、腹腔、盆腔等。

2) 眼科检查:通过裂隙灯可见虹膜粟粒状、棕黄色圆形小结节,也成为Lisch结节或虹膜错构瘤。眼底镜可能发现颅内压增高导致的视乳头水肿或视神经萎缩。

3) CT和MRI:对于脊柱内或颅内的肿瘤可通过CT或MRI检查发现。肿瘤在CT密度通常较脊髓和脑组织略高,呈圆形或类圆形。在MRI上神经纤维瘤表现为T1上低或等信号,T2上高信号。部分肿瘤伴有囊变。增强扫描后肿瘤多明显强化。

4) 神经电生理检查: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电信号传导减慢等。

1987年美国NIH制定了诊断标准:

神经纤维瘤病1型:

1) 6个或以上的牛奶咖啡斑,青春期前最大直径5mm以上,青春期后15mm以上;

2) 2个或以上任意类型神经纤维瘤或1个丛状神经纤维瘤;

3) 腋窝或腹股沟褐色雀斑;

4) 视神经胶质瘤;

5) 2个或以上Lisch结节,即虹膜错构瘤;

6) 明显的骨骼病变:如蝶骨发育不良,长管状骨皮质菲薄,伴有假关节形成;

7) 一级亲属中有确诊NF1的患者。

上述标准符合2条或以上者可诊断NF1。

神经纤维瘤病2型

1) 双侧听神经瘤;

2) 有NF2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NF2患者),患单侧听神经瘤;

3) 有NF2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NF2患者),患者有以下病变中的2中:神经纤维瘤、脑膜瘤、胶质瘤、雪旺氏细胞瘤、青少年晶状体后囊浑浊斑。

上述标准符合1项即可诊断NF2。


刘斌
刘斌 副主任医师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骨软组织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