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朱衍菲 三甲
朱衍菲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肿瘤科

放化疗后怎么“升白”?

1247人已读

接受过放化疗的患者都知道,除了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下降也是一个很常见的令人感到困扰的问题。

单纯的白细胞下降,患者不会感觉不舒服,但白细胞下降可以诱发感染甚至发生生命危险,特别是放化疗后身体乏力或者进食减少的患者,发生白细胞严重下降或者严重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大。

1. 为什么白细胞会下降?

为什么化疗会使白细胞下降,这里我们要先引入一个概念:骨髓抑制。

我们知道化疗主要对身体里所有快速分裂的细胞进行抑制。因此在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不免会伤及正常但快速生长细胞,比如说皮肤、毛发、消化道粘膜等具有高增殖特性的细胞也会被抑制。而快速分裂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也一样会被抑制。一旦骨髓造血干细胞受损,其造血功能就会受到抑制,我们称其为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通常发生在化疗后,最先表现为白细胞(主要成分为中性粒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出现较晚也较轻。

2. 什么时候需要“升白”?

从化疗方案的角度来说,使用高强度方案的患者,化疗后出现的白细胞减少,预计骨髓抑制持续的时间长(7天或10天以上)、程度重(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在此期间因“夜长梦多”,患者感染风险增加,则需要及时给予升白针,缩短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降低感染风险。

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合并慢性心、肺、肝、肾疾病及糖尿病的患者,机体代偿能力差,一旦感染很可能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要及早给予升白针,使患者尽快度过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这段时间,减少发生感染的风险。

对于既往多次化疗或放疗的患者,或是疾病浸润骨髓的患者,其骨髓的代偿能力差,也需要在化疗后考虑升白针的预防性应用。对于术后或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以及那些存在心、肺、肝、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是易于感染,亦或是感染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大,这些患者也需要考虑升白针的预防性应用。

3. 怎么用升白针?

⑴预防性升白:某些化疗方案导致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降低的风险比较高,或者上次化疗时患者发生严重的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下降,为了预防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在化疗结束后24-48小时,使用长效升白药物,预防白细胞降低的发生。

化疗结束后48小时使用;每个化疗周期结束后,皮下注射一次,体重低于45kg的患者用药剂量需咨询医生;不建议在化疗周期小于14天的方案中运用。

注意:不可在间隔14天内及细胞毒药物化疗后24小时使用;使用过程每周检测血常规2次,如未达到疗效需询问医生是否需再次使用;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就医。长效生白药物使用后白细胞可能会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是药物的反应,不是感染的表现。

⑵治疗性升白:在发现中性粒细胞降低后使用。即当中性粒细胞低于1.0*109/L时通过治疗,使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值。

化疗结束24小时后如出现中性粒细胞低于1.0*109/L,开始使用;剂量遵医嘱,皮下注射;当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109/L(白细胞回升至10.0*109/L)以上时,停止给药。

注意:应用过程中,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如发现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过度增加,应停药处置;在使用化疗药物的前24小时,以及化疗后24小时内避免本品的使用;给药后可能会引起发热,骨痛、腰痛,此时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处理,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请及时就医。

4. 有哪些“升白”的药物?

⑴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短效升白药物;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长效升白药物。

⑵传统升白药物:利可君(力血生)、鲨肝醇、地榆升白片、维生素B4等。


朱衍菲
朱衍菲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