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骨修补的最新标准和创新材料
研究背景
颅骨修补术是一种古老的手术技术,兼具脑保护和美容效果。接受颅骨修补的患者包括先天缺陷、颅内感染、脑肿瘤、颅脑创伤以及去骨瓣减压。修补术后也有助于脑电异常、脑灌注异常以及其他神经功能异常的纠正。理想的修补材料应该具有射线穿透性、耐感染、热绝缘、可延展、耐机械腐蚀、同时具有易用性和经济性。 人类最早有记录的颅骨修补早在公元前2000年,使用的材料是金板。随后逐步采用动物骨骼以及人尸体软骨、颅骨等材料,但均由于强度不够,且易发生感染而弃用。自体骨由于没有排异性而收到欢迎。尤其小儿患者再生功能活跃,因此修复良好。成人患者中,自体颅骨可冷冻保存后择期使用,其形态复位最好、成本低廉、感染风险小。但冷冻后的颅骨再植入容易发生骨质吸收而需要再手术。随着合成材料的出现,在各种特性上显示了一定的优势,其使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当前最新的颅骨修补材料,重点介绍生物聚合材料。 颅骨修补材料 基本的指标包括生物相容性、生物可吸收性、成骨传导、诱导成骨、骨结构相似性、多孔性以及机械耐性。同时具有易用、易塑形和低成本。虽然金标准还是自体骨,临床也使用来自生物体的多种材料。多种不同特性的合成材料出现后,为临床使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生物来源的骨替代品
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 ,DBM):来自于人体骨骼。经酸化处理后,去除了矿物基质,而保留了有机基质(主体为胶原)以及各种生长因子(约5%)。因此具有骨诱导和传导能力。机械性能较差,仅用于缺损填充,而不能完全作为骨替代物。DBM在美国的使用占同种异体移植物50%。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来自患者血液,最为凝胶使用。血小板经离心后,以凝血酶和氯化钙结合。富含生长因子,促进骨再生,感染和不良反应风险小。同样缺乏机械支撑力,不能单独作为骨替代物。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PMs):是成骨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参与骨骼形成过程,异位骨的形成。在成骨位点的骨祖细胞募集中起关键作用。用于治疗骨不连。重组的BPMs为rhBMP-2和rhBMP-7已经获批用于临床。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是牙齿和骨质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具有多孔性,因而具有骨传导特性,能诱导组织向内生长和血管形成。单独的HA能被缓慢吸收,在植入后可维持至少3年,可表现为骨质向内生长和细胞定植的过程,并引起疼痛。机械性能上表现为质地脆、延展性差,抗压强度高,因此常用于机械负荷较低的小骨缺损。HA常采用复合形式,例如磷酸三钙HA(HA-TCP)以及与胶原蛋白的复合物,以增强成骨细胞的分化并加速成骨作用,并增加HA的韧性。 珊瑚(Coral):其用作骨替代品的用途已在1992年获得FDA的批准。它经工业化转化成为HA,制成颗粒或块状。可用作生长因子载体,具有骨传导性,具有良好的骨结合能力。 无机合成材料 生物活性玻璃:硅酸盐(SiO2)与体内存在的其他矿物质(例如Ca,Na2O,H和P)结合在一起。通常,生物玻璃的成分为:45%的二氧化硅(SiO2),24.5%的氧化钙(CaO), 24.5氧化钠(Na2O)和6%的五氧化二磷(P2O325)(w / w)。机械强度弱而脆性高,因此常于其他骨替代物联合使用。 硫酸钙(CaSO4):1996年被FDA认可为骨替代品。它具有相似的骨结构,价格便宜,并且可以以硬颗粒和注射液的形式获得。它具有骨传导性,并在1-3个月内吸收,在形成骨长入的同时产生孔隙。 磷酸钙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 CPCs):1996年获得FDA批准,由磷酸钙粉末组成,与液体混合后可形成可使用的糊状物,等温硬化反应的时间从15到80分钟不等。可以将糊状物成形到骨腔中,填补骨骼和植入物之间的间隙。脆性高,但可以在体内保留长达2年。 磷酸三钙陶瓷(β-tri-calcium phosphate, β-TCP):是合成骨的金标准材料。由于其性质类似于骨无机相的性质,因此具有生物相容性,可生物吸收性。骨传导特性可根据制作工艺而不同。其吸收通过破骨细胞,吸收后完全被重塑的骨替代。 双相磷酸钙(HA和β-TCP陶瓷):由于HA和β-TCP各自的特性,经常一起使用。β-TCP的吸收比HA的吸收要快,但是HA的机械性能比β-TCP更好。它们的结合提高了骨骼生长速度,同时提供了更好的机械性能。 生物活性玻璃:硅酸盐(SiO2)与体内存在的其他矿物质(例如Ca,Na2O,H和P)结合在一起。通常,生物玻璃的成分为:45%的二氧化硅(SiO2),24.5%的氧化钙(CaO), 24.5氧化钠(Na2O)和6%的五氧化二磷(P2O325)(w / w)。机械强度弱而脆性高,因此常于其他骨替代物联合使用。 其他合成材料 金属:金属易于灭菌,易延展且坚固,一直是重点研发对象。铝(Al)易于发生感染,组织刺激大,容易诱发癫痫发作,且会缓慢崩解。金(Au)太软且太贵。银(Ag)与组织发生氧化银反应,且太软。钽(Ta)生产困难且价格昂贵,并容易出现高温传导导致患者头痛。因此,上述金属都逐步被淘汰。目前大多数金属固定系统都是钛(Ti)或钴铬合金。 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材料结合使用以提高强度和延展性。通常将其制成与少量其他金属(例如铝或钒)的合金从而提高强度。钛具有多种优点,感染风险低,无腐蚀性,无炎症反应,并且可以提供非常好的美容效果。计算机辅助的3D塑性技术,使钛网能适用于大多数形态结构的骨缺损。钛是一种生物活性金属,自带的网眼能促进血管沟通内生长,也具有很强的骨整合潜力,并具有适当的孔隙率和质地。 陶瓷:强度高、硬度大、化学稳定、组织相容好、且美观效果好。但价格昂贵,脆性高,易破碎。氧化铝陶瓷是第一种用于颅骨修补的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化学稳定性,但价格昂贵并且容易失效。 多聚合物复合材料 应用于大型颅骨缺损的修补中,可以达到较高的美容细节(见图2.)。尽管如此,PMMA修补后外露、降解和感染风险仍然较高。它是在手术中通过将液态单体与粉末状聚合物反应而制成的,需要塑形。这一过程为放热反应,操作不当可导致组织灼伤。成形后通过小的螺钉和/或头骨固定材料板妥善固定。对于较大的缺陷,可以在添加树脂之前将薄的钛网用作“地板”, 在聚合过程中可以很好地粘附和融合,形成了复合的金属-塑料单元,显著提高抗冲击的强度。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是一种通过丙烯酸聚合获得的聚酯,于1939年被发现,并于1970年被引入医学领域。强度接近骨骼,耐热、射线可穿透、与组织不发生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抗压和抗扭试验效果,成本低廉,易于获得。抗压缩性和抗应力性比HA表现出更好。
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是一种通过手性聚合获得的天然体,具有生物可吸收性,强度较低。通过调增两种异构体的比例,可以获得不同强度和吸收时间的聚合物材质。这一材质可通过加温软化、塑形,降温后成形。一般其机械强度可以维持6-9个月,在24-36个月期间完全吸收。上市的成品有不同的异构体配比和生物力学特性。这一材料也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预塑形的颅骨植入物。
聚ε-己内酯(poly ε-caprolactone,PCL)是脂肪族聚酯家族的半晶化聚合物。生物可吸收,与成骨细胞高度相容。在体内缓慢降解,最大限度保留其机械性能。成本相对较低,是骨组织工程中支架的良好材料。可以通过3D计算机塑形。工作温度相对较低,手工塑形更为方便。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是化学惰性的热塑性芳族聚合物。可透过X线,无磁性,不导热,强度和弹性近似骨骼。且密度小,质量轻。可通过3D计算机技术精确塑形。是理想的颅骨替代物。但价格十分昂贵。另外,作为疏水性材料,其生物相容性较差。
聚乙烯(polyethylene,PE)是一种生物惰性材料,它不诱导组织内生长和再生,但能促进早期血管化,可以生物活性材料覆盖。以多孔结构制成颅骨替代物,植入简便,可使用3D计算机塑形。类似的材料为聚丙烯(polypropylene,PP) ,可用于较大的颅骨缺损。
小结 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的特点包括坚固、容易塑形、价格低廉、感染率低、放射线可穿透、生物相容性好、具有多孔特性等。目前尚没有一种颅骨替代物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钛合金和PEEK是目前综合性能相对突出的材料,使用前景广阔。但价格仍然偏贵,尤其是后者。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材料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本文已获得译者授权,特此声明!
本文是朱侗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