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睿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当马拉松遇上“失温”

发表者:杨睿 人已读

2021年5月22日甘肃省黄河石林景区举办的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突受极端天气影响,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截止目前为止已确定有21位国内顶尖的跑马运动者因为“失温”再也“跑不回来了”。

1621914772100747.png

什么是“失温”?“失温”为何如此恐怖!

1621914805431903.png

当身体散发的热量超过其吸收或产生的热量,使身体无法产生足够的热量来供应体内平衡和正常的身体功能时,就会出现失温。失温,常出现于严寒的地区;但是经过这次教训,我们发现失温并不局限于严寒的地区或时间,也可能发生在较温和的气候。失温可以导致人的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如没得到恰当的干预,死亡在所难免(致敬逝世的21位跑者)。原本,失温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天气冷,不要在外面呆太久(就如被牧羊人救起的6位跑者);如果在这种严酷的气候下外出,合适的着装是关键;如果衣服湿了,赶紧把它们换掉。


1621915308906706.jpg

当然,马拉松遇上“失温”极其罕见,但马拉松遇上运动性损伤却非常常见。

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的杨睿教授、博士生导师将带来跑马运动者常见运动损伤的介绍及其处置。

马拉松所致的运动性损伤包括:抽筋(肌肉痉挛)、胫前疼痛、足踝扭伤、髌股关节疼痛、腰臀痛、跟腱炎以及足底筋膜炎等。

一、肌肉痉挛

腿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在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肌肉突然、不自主僵直收缩的现象;此时可出现肌肉僵硬、疼痛难忍,同时伴有肌肉持续紧张或抽搐,通常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甚至更长。常见的原因有:1.长时间运动造成肌肉疲劳;2.环境温度的突然改变(比如此次的失温情况);3.水份、盐份的急慢性流失过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4.运动姿势不当造成的肌肉协调不良;5.本身即有系统性性疾病等。

抽筋了该怎么办呢?1.需立刻停止运动;2.顺着抽筋肌肉的方向缓慢的拉长肌肉;3.不可以突然拉长肌肉、或用力过猛,以免拉伤肌肉造成二次伤害;4.等抽筋部位缓解后,再轻轻按摩直到肌肉舒缓为止。

二、胫前疼痛

胫前疼痛,通常是小腿肌肉的过度使用所造成的伤害,常见于需要长时间跑步的运动(马拉松、长途急行军等)。

在胫前疼痛的处理上根据所处的时期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同。在急性期(0~48小时):休息、冰敷、 抬高患肢;亚急性期(第3天~第 6周):行肌肉伸展、 肌力增强训练等;恢复期(约第7星期开始):运动前热身、肌肉伸展运动、热敷,运动后冰敷、肌肉伸展运动、训练胫前肌等。

三、足踝扭伤

足踝扭伤是常见的跑马运动性损伤之一, 80%的脚踝扭伤发生于外侧,最常受伤的韧带是前距腓韧带。

足踝扭伤该怎么办呢?在排外骨折后通常在急性期(0~48h)内主要予休息、冰敷、抬高患肢;过了急性期后后可予理疗等减轻疼痛、增加血液循环促进韧带重新癒合,运动康复等。在这,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的杨睿教授重点提醒各位跑者,大部分的踝关节急性扭伤均可行保守治疗,但是踝关节急性扭伤没有得到合适的处理或者是未处理,20~40%的踝关节急性扭伤患者将会演变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最终告别跑马生涯。

四、髌股关节疼痛症

髌股关节疼痛症是指髌骨前方或是周围疼痛,尤其是在膝盖弯曲伸直的活动时候,疼痛会加剧;常见于过度使用膝关节,如马拉松长跑等。

对于髌股关节疼痛的处置,建议多休息,减少造成膝关节不舒服的活动,避免长时间将膝关节维持在固定或大角度的弯曲的姿势;同时穿护膝或髌骨贴,训练股四头肌的肌肉力量。

五、腰臀部痛

腰臀部痛在长跑运动员中也很常见。这是因为跑马的人群中,可能存在双足的足弓高低不一,造成两腿在功能上的长短不一 ;或是腹、臀及下背的肌肉力量弱;

或是背、大腿后肌、及骼胫带的长期绷紧导致慢性劳损等。

跑马运动员经常腰臀疼该咋办呢?1.多做改善足弓的肌肉练习;2.加强腹、背力量及耐力;3.增进背肌–大腿后肌–骼胫带–小腿后肌-跟腱的伸展运动;4.避免下坡跑。

六、跟腱炎

常以足跟部上方慢性疼痛为主,这也是跑马运动者就医时常见的主诉之一。对于跟腱炎的处理包括:1.冰敷(运动后,一日数次);2.在跑鞋內加入鞋跟墊;3.局部使用消炎止痛药物;4.加强对跟腱伸展运动的锻炼;

七、足底筋膜炎

跑马者长期超负荷运动,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在所难免;这是引起足底筋膜炎的主要原因。足底筋膜炎表现为脚底的酸软、痛,特別是在起床后的最初几步,在步行一段距离后,症状会缓解。

对于足底筋膜炎的处理,一般经过休息、冰敷、使用消炎葯、脚踩筋膜放松按摩球等保守康复治疗后均可自愈。

最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的杨睿教授强调,跑马运动者的运动性损伤应该是预防大于治疗,一份预防大于十分治疗,不治已病治未病。


本文是杨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