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是否需要手术?
很多儿童因头颅外伤、头晕、头痛等做头颅CT或者核磁检查时偶然发现脑子里面长了个囊肿(蛛网膜囊肿),多数家长不知道囊肿和肿瘤是不是一样?囊肿会不会长大?囊肿是不是需要手术?再加上目前关于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方式没有统一规范,因此各个医生说法不一,问的越多,越是迷惘焦虑。为此我们在此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颅内蛛网膜囊肿,囊肿会不会增大以及是否需要手术。
颅内蛛网膜囊肿大多属于先天性良性病变,不是肿瘤,囊壁多为蛛网膜、神经胶质及增生的蛛网膜细胞形成,内含脑脊液样囊液。少部分病例则因颅脑外伤、颅内感染、颅内出血而继发形成蛛网膜粘连,在蛛网膜下腔形成囊肿,内含脑脊液。颅内蛛网膜囊肿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生率为0.3-2.6%,发生率并不低。
蛛网膜囊肿位于脑表面、脑裂、脑池,不累及脑实质,多数单发,少数多发。多项研究证实,90%的囊肿体积不会增长,不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和学习生活,家长们不必过度焦虑。至于囊肿增大的原因,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90%的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是不需要外科治疗的。
颅内蛛网膜囊肿按照囊肿所在位置分为:(1)中颅窝囊肿又称颞叶囊肿,发生率最高,约占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近一半;(2)鞍上池囊肿占比8-15%;(3)后颅窝囊肿占比38.2%,临床较为常见,又可细分为小脑半球囊肿、桥小脑角囊肿、小脑后囊肿等。
(1)中颅窝囊肿(颞叶囊肿)临床最为常见,且因为囊肿多为偶然发现,并无明确与囊肿相关的症状,因此是否手术存在很大争议。其实是否手术主要看囊肿是否对脑组织产生压迫影响脑发育,囊肿是否会破裂出血,囊肿是否会引起癫痫发作。
0-6岁是儿童脑发育的黄金期,如果囊肿对脑组织显著压迫,会直接影响了儿童脑发育,造成智力、语言及各类认知能力落后于同龄儿童,及时手术干预十分必要。国内外多项证实,囊肿破裂的危险因素与囊肿体积有直接关系,直径>5cm中大型囊肿更容易破裂出血。囊肿破裂导致出血,癫痫发生率高达24%,即使出血吸收后,仍有11%的患儿存在继发癫痫的风险。颞叶囊肿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的病例并不常见,因此颞叶囊肿合并癫痫的病例,应首先明确癫痫发作原因,慎重选择考虑是否手术。
综合以上几点以及根据我们多年经验,我们建议中颅窝囊肿(颞叶囊肿)的手术指征为:1. 年龄在1-6岁,囊肿最长径>5cm,对临近脑组织有明显压迫;2. 出现语言、认知障碍等功能发育迟缓患儿;3. 囊肿局部骨质膨隆进行性生长(提示囊肿可能在增大);4. 既往出现囊肿破裂患儿;5. 脑组织受囊肿压迫,虽没有发育落后症状但明显中线移位。
(2)鞍上池囊肿由于直接阻塞脑脊液循环,常合并梗阻性脑积水,一旦出现高颅压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3)后颅窝囊肿术后易出现张力性硬膜下积液、脑积水加重、囊肿无变化却头痛加重等并发症,因此建议无症状后颅窝囊肿不手术。
目前关于颅内蛛网囊肿的手术方式包括:囊肿脑室脑池“双开窗”造瘘手术,囊肿脑室造瘘手术、囊肿脑池造瘘手术、囊肿腹腔分流手术等。
本文是梁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