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明
主治医师
北京301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神经外科
脑瘫患儿流口水的手术治疗
299人已读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为诱发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当新生儿脑组织发生局部缺血缺氧时,会使大脑产生高敏感性反应,进而导致脑功能发育不良。由于大脑发育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发生损伤,损害部分难以自行修复,故仅应用康复治疗无法有效改善脑功能。
脑瘫除了会引起肢体肌张力高,还会影响患儿认知功能,还会导致患儿吞咽障碍、长期流涎等。
长期流涎(流口水)不但会损害患儿的皮肤,还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如造成自卑的情绪,减少与外界的社交等。
唾液腺由交感神经和舌咽神经支配,支配唾液分泌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自颈上神经节发出后,攀附在颈总动脉外膜上,向上分布至唾液腺。
通过手术切除颈总动脉外膜,阻断了交感神经的传导,交感神经的直接支配效应减弱,从而减少唾液的分泌量。
此外,交感神经在咽喉部肌肉皆有分布,手术后患儿发声功能、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
术前术后评估,脑瘫患儿吞咽、流涎改善率在90%以上。

颈部横纹处小切口

术后5天切口愈合良好,后期几乎不留瘢痕
本文是梁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