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除肚子里的“定时炸弹”
王女士体检时意外发现腹腔肿物,但她平时并没有任何不适,听从医生意见进一步CT检查才发现腹腔内肿物是“脾动脉瘤”。许多人听到“瘤”字多会联想到“肿瘤”甚至“癌”,多会心生恐惧,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需要区分的是,动脉瘤并不是肿瘤,并不存在扩散、转移风险;但其危险性并不低,一旦破裂引起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因此称之为人体的“定时炸弹”并不为过。王女士所患的脾动脉瘤属于内脏动脉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而且一般没有不适感,多在体检或进行其他部位检查时偶然发现。那么什么是内脏动脉瘤?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且看下文。
什么是脾动脉瘤?
动脉是体内血液运输的管道。一旦管壁老化或受损,使原本健康有弹力的动脉壁弹力下降,在管腔内血流压力下不健康的动脉壁像气球一样扩张或向外膨出,即形成动脉瘤。动脉瘤的瘤壁相比于正常血管壁更为薄弱并失去弹力,因此更容易破裂;如果瘤体持续增大或受到外力刺激,破裂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对于患有动脉瘤的患者应当及时专科就诊,定时复查。
内脏动脉瘤顾名思义,是供应各个内脏的动脉血管上的动脉瘤,较为少见。包括脾动脉瘤、肝动脉瘤、肠系膜动脉瘤、肾动脉瘤等。其中脾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内脏动脉瘤,约占内脏动脉瘤的60%-70%,在腹部动脉瘤中发病率排第三位。
哪种人群易患脾动脉瘤?
脾动脉瘤在50-59岁的人群中较为多见,其中女性较男性发病率更高,比例约为4:1。
脾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部分有遗传性血管发育异常的患者易患脾动脉瘤。外伤、胰腺炎导致的脾动脉损伤是引起脾动脉瘤的关键因素。另外,多胎妊娠、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脾动脉血流量增加也是脾动脉瘤的易感因素。有研究证实,脾动脉瘤在育龄女性中的患病率不足1/1000。
脾动脉瘤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的脾动脉瘤常常没有任何症状,也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多为做其他检查时发现。
根据文献报道,大约15%-50%的脾动脉瘤患者有症状。脾动脉瘤症状与冠心病症状类似,常见表现包括:上腹疼痛或心前区不适,背部疼痛不适,疼痛也可以向左侧肩胛骨放散。有以上症状者如除外心脏疾病,可进一步检查除外脾动脉瘤。
对于脾动脉瘤急性破裂的患者,可有突发的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有肩背部放射痛,伴随血压下降、失血性休克。应当立即急诊就诊,挽救生命。
确诊脾动脉瘤后如何治疗?
一旦确诊为脾动脉瘤,应当及时专科就诊,听从专业意见,及时干预,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
对于发现脾动脉瘤并有以下情况者建议及时手术治疗:
1.直径大于2cm或大于正常脾动脉2倍;
2.脾动脉假性动脉瘤;
3.可能怀孕或肝移植的患者;
4.破裂风险较高的患者。
脾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切除及介入栓塞两种方式。其中介入栓塞手术由动脉进行穿刺,从血管腔内对动脉瘤进行封堵填塞治疗,不仅安全有效,且创伤微小,是目前最主要的脾动脉治疗方式。脾动脉瘤介入栓塞的成功率可达90%-100%。
王女士确诊脾动脉瘤后及时就诊于宣武医院普通外科,经全面评估,其脾动脉瘤体积大,破裂风险高,需要及时手术干预。普外科罗涛主任的肿瘤血管介入团队及时为王女士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成功封堵了动脉瘤,拆除了这颗隐藏于体内的“炸弹”。
宣武医院肿瘤血管介入团队
宣武医院肿瘤血管介入专家团队实力雄厚,由知名专家罗涛教授领衔,团队包括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团队全部人员均为博士学历。团队从事综合介入工作,在各系统肿瘤的介入治疗、外周血管疾病、内脏血管疾病、透析通路的建立与维护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Young Erben, et.al. Natural history and management of splanchnic artery aneurysms in a single tertiary referral center.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2018 10;68(4):1079-1087 doi:10.1016/j.jvs.2017.12.057
[2]Shabana F Pasha,et.al. Splanchnic artery aneurysms.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2007 Apr;82(4):472-9 doi:10.4065/82.4.472
[3]Scott A Berceli; Hepatic and splenic artery aneurysms.Seminars in vascular surgery 2005 Dec;18(4):196-201 doi:10.1053/j.semvascsurg.2005.09.005
本文是罗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