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头部外伤,要警惕慢性硬膜下血肿!
不久前,60岁的传奇球星马拉多纳在家中因心脏骤停去世。而在出事前3周,他曾接受私人医生的“硬膜下血肿”清除手术,其私人医生说:“不知马拉多纳什么时候撞到了头”。日常生活中,“撞到头”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其实,对于老年人而言,撞到头后即使看上去没有大碍,却可能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这种看不见的伤,对老年人的危害极大!笔者的亲戚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头部受伤后感觉没什么事,到了三四个星期后头痛剧烈才来就医,经检查发现慢性硬膜下血肿,还好手术及时,否则后果也不堪设想。
老年人撞到头绝非小事
老年人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残率和致死率远高于青年人,其病死率为1.3%~2.5%。由于骨质疏松或平衡能力减弱等原因,老年人很容易跌倒或站立不稳,头部极易被磕碰,如碰到门框、高处取物时不慎被纸箱砸伤、睡觉时撞到床沿等。有些老年人即使头部撞了个包、头皮乌青,但看到没有出血,人也能走能动、神志清醒,便认为没有大事。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很有可能是致命的。头部撞伤后的脑静脉出血最快也要3~4小时后才出现症状,有的则是10天半月才发病。因此,老年人即使是轻微的头部外伤,或是出现头痛、头晕、智力和精神状态异常,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等情况,都要及时到医院的神经外科就诊检查,排除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可能。
什么是硬膜下血肿?
人体的脑组织表面覆盖着三层膜,从外到内依次是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当硬膜和脑组织之间的血管发生破裂后,就会发生颅内出血,形成血肿,这个部位的血肿就称为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根据发生时间,分为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以内)、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至3周内)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周以上)。急性硬膜下血肿一般为较重的头部外伤引起。慢性硬膜下血肿绝大多数只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多见于老年人。急性硬膜下血肿出血速度快,血肿迅速增大,患者可能立刻丧失意识,陷入昏迷,十分危急。但慢性硬膜下血肿却被认为是“在所有头部受伤中最致命的”,其危险性在于症状隐匿,患者初期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该病。马拉多纳的私人医生就曾透露,“这种伤很难发现,我不知道他是被撞了还是摔了。”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血肿位置和血肿体积,在临床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患者如有少量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不严重,可采用保守治疗。目前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钙片等降血脂药物,对慢性硬膜下血肿也有治疗作用。除此之外,患者也可以附加一些其他治疗,包括补充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可以防止低颅压的出现。
对于出血量大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占位效应明显,甚至出现中线结构因为,患者易出现颅内压增高,甚至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临床上需要手术治疗,目前效果比较好的手术是钻孔引流手术。通过在血肿部位的小切口骨瓣钻孔,切开硬脑膜,将血肿释放,常规置管引流,将陈旧性血引流出来达到治疗的效果。但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时间长、包膜肥大或钙化,单纯钻孔引流手术可能不会达到临床疗效,甚至在钻孔引流后,部分患者还会复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患者需要进行常规开颅手术,打开骨瓣、切除硬膜下血肿包膜,彻底清除血肿,才能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本文是张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