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海国
医师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儿科
脂溢性皮炎
954人已读
脂溢性皮炎( seborrheic dermatitis)是发生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一种慢性炎症,皮损为鲜红色或红黄色斑片,表面附有油腻性鳞屑或痴皮,常分布于皮脂腺较多的部位,伴不同程度痛痒,新生儿期即可起病。
(一)病因
可能系新生儿受母体雄性激素的影响,使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所致。
(二)临床表现
出生后2~10周起病,好发于皮脂溢出区,常见头皮、前额、耳、眉、鼻颊沟及皱折处出现圆形红斑,边界清楚,上有鳞屑,红斑可扩展融合,表面附着油腻性黄色痂皮,可有糜烂渗出,炎症明显,对称性,可有轻微瘙痒,一般在3周到2个月可痊愈。如持续不愈,常可伴发婴儿异位性皮炎,也可继发细菌或念珠菌感染。无成人的毛囊损害与皮脂溢出。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表现,出现好发部位的油腻鳞屑样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较易诊断。需要与湿疹鉴别,湿疹好发部位不同,无油腻性鳞屑及油性痂皮,皮疹呈多形性瘙痒明显,常有渗出。此外,要与婴儿异位性皮炎鉴别,后者好发于两颊部,头皮较少发生。
(四)治疗
全身治疗服用复合维生素B,炎症明显伴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瘙痒明显时可用抗组胺药物,如赛庚啶。
2.局部治疗主要为溶解脂肪、角质剥脱、消炎。常用药物有;头部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可用植物油;面部可用50%乙醇外用,每日1次;伴感染时可加用抗生素。
注:本文仅供参考,若为非专业人士阅读,如有相似症状,建议至正规医院就诊咨询,以防某些专业术语或专业评判标准,家属误解,造成不良后果。
本文是赵海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