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该如何吃才好?来看看“老年人膳食指南”!
同样是吃饭,人到老年显然与年轻时的状态是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1、适量多餐细软;预防营养不足。
不少老年人牙齿缺损,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容易出现食欲下降和早饱现象,以致造成食物摄入量不足和营养缺乏。
老年人膳食应注意适量多餐细软,与自己吃到舒适为主,不过多、也不能过少;将食物切小切碎,或延长烹调时间。
肉类食物可切成肉丝或肉片后烹饪,也可剁碎成肉糜制作成肉丸食用;鱼虾类可做成鱼片、鱼丸、鱼羹、虾仁等。
坚果、粗杂粮等坚硬食物,可碾碎成粉末或细小颗粒食用。
多选嫩叶蔬菜,质地较硬的水果或蔬菜可粉碎榨汁食用;蔬菜可制成馅、碎菜,与其他食物一同制成可口的饭菜(如菜粥、饺子、包子、蛋羹等),混合食用。
多采用炖、煮、蒸、烩、焖、烧等进行烹调,少煎炸、熏烤等方法制作食物。
咀嚼能力差的老年人,饭菜应煮软烧烂,如制成软饭、稠粥、细软的面食等;对于有咀嚼吞咽障碍老年人可选择软食、半流质或糊状食物,液体食物应适当增稠。
日常膳食中,合理利用营养强化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来弥补食物摄入的不足。出现贫血,钙和维生素D、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缺乏的老年人,在营养师和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营养强化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
2、主动足量饮水;积极户外活动。
饮水不足可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明显影响,因此要主动足量饮水,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
正确的饮水方法是少量多次、主动饮水,运动前后也需要喝点水,不应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
饮水首选温热的白开水,根据个人情况,也可选择饮用矿泉水、淡茶水。少饮酒和浓茶,避免影响营养素的吸收。
老年人的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体能和健康状况即时调整,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一般情况下,每天户外锻炼1~2次,每次30-60分钟,以轻度的有氧运动(慢走、散步、太极拳等)为主;身体素质较强者,可适当提高运动的强度,如快走、广场舞、各种球类等,活动的量均以轻微出汗为度。
3、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
延缓肌肉衰减对维持老年人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健康状况极为重要。延缓肌肉衰减的有效方法是吃动结合,即一方面要增加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另一面要进行有氧运动和适当的抗阻运动。
常吃富含优质蛋白的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红肉、鱼类、乳类及大豆制品。多吃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海产品,如海鱼和海藻等。注意蔬菜水果等含抗氧化营养素食物的摄取。
适当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减少静坐或卧床,还可以进行拉弹力绳、举沙袋、举哑铃等抗阻运动20~30分钟,每周3次以上。进行活动时应注意量力而行,动作舒缓避免碰伤、跌倒等事件发生。
老年人胖瘦要适当,体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健康,“千金难买老来瘦”的传统观点必须要纠正。老年人应经常监测体重变化,使体重保持在一个适宜的稳定水平。
老年人的BMI最好不低于20.0kg/m2,最高不超过26.9kg/m2,(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鼓励通过营养师的个性化评价来指导和改善。
4、摄入充足食物;鼓励陪伴进餐。
老年人每天应至少摄入12种的食物。
釆用多种方法增加食欲和进食量,吃好三餐。早餐宜有1~2种以上主食、1个鸡蛋、1杯奶、另有蔬菜或水果。
中餐、晚餐宜有2种以上主食,1~2个荤菜、1~2种蔬菜1个豆制品。
饭菜应少盐、少油、少糖、少辛辣,以食物自然味来调味,色香味美、温度适宜。
社会和家庭也应对老年人更加关心照顾,陪伴交流,注意老人的饮食和体重变化,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老年人要多吃瘦肉,实在吃不了瘦肉就用鸡蛋来替代瘦肉![/cp]
本文是简荣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