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隔离症概述
肺隔离症也称为有异常动脉供血的肺囊肿症,是临床上相对多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占肺部疾病的0.15~6.4%,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主体分离,单独发育并接受体循环动脉的异常动脉供血,所形成无呼吸功能的囊性包块,隔离肺可有自己的支气管。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前者位于脏层胸膜组织内,其囊腔病变与正常的支气管相通或不相通,临床多见;后者被自己的胸膜包盖,独立于正常肺组织之外,囊腔与正常肺组织不相通。
病因
在胚胎发育期间,肺动脉发育不全使一部分肺组织血液供应受障碍,并由主动脉的分支代替肺动脉供应该区肺组织,由于来自主动脉的血液含氧量与来自肺动脉的血液完全不同,使该段肺组织的肺功能无法进行,因而发育不全,而无肺功能。
发病机制
肺隔离症的发生机制不清,常见有副肺芽学说、Prver的牵引学说和Smith的血管发育不全学说。
病理
叶外型完全被胸膜包盖,切面呈海绵状、黑褐色组织,伴不规则排列的血管,镜下为正常肺组织无规律地异常排列,实质组织发育不成熟。因包有自己的胸膜,不与支气管相通,感染机会很少,多无症状。
叶内型发病率低,但较叶外型多见,其2/3位于下叶后基底段,在椎旁沟内,很少合并其它畸形,常合并食管憩室和膈疝。病变组织无自身胸膜与正常肺组织隔离,一共存于同一肺叶内。有1个或多个囊腔,囊内充满粘液。与支气管相通者几乎所有病例在一定时期后均继发感染,多数在10岁前出现反复肺部感染症状,发热、咳嗽、胸痛、咳脓痰甚至咳脓血痰,与肺脓肿相似。
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少年,年龄在10~40岁,男性多于女性,叶内型多于叶外型,左侧多于右侧。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丶咳嗽、咳痰、咳血、咳脓血痰、胸痛等。
其它少见的肺发育畸形
先天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是指与胃肠道交通的肺隔离症,右侧多见,占70~80%,男女发病相似,多在1岁前诊断,表现为:慢性咳嗽、反复发作的肺炎或呼吸窘迫,常伴有其它畸形,如膈疝。
短弯刀综合征:包含3种畸形:1、病理体动脉供血;2、静脉回流异常;3、右肺发育不全。
检查
X 线胸片:常显示均匀、三角形、尖端指向肺门的阴影。
体层摄影:可清楚显示病变的形态、轮廓及内部结构。病变呈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边界清晰,呈大小不等的囊性改变。有时可见异常血管影像与主动脉相连,具有诊断意义。
血管造影:主动脉造影或选择性主动脉造影可观察到异常体动脉分支,供应病变部位肺组织而得以明确诊断。
治疗
叶内型肺隔离症可反复继发感染,故均应手术治疗,多采用肺叶切除。手术应在控制感染后施行,并常规选用抗生素。
叶外型肺隔离症,如不与胃肠道交通,无症状,可不予治疗,但多因不能明确诊断而手术切除。可行隔离肺切除。
本文是姚珂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