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部疾病患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是否有效,接种哪种疫苗以及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最近接到许多朋友和患者的咨询,自己或者亲人得过脑部疾病,想打新冠疫苗,不知道能否接种?或者接种哪一种疫苗?在这里我想谈一下我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需要明确新冠疫苗有哪些种类?
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新冠疫苗有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三大类。
1.灭活疫苗: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生产。
2.重组亚单位疫苗: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智飞龙科马)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
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两类疫苗的生产技术属于很成熟的技术。以往有很多其他疾病的疫苗是使用此技术生产的。它们的特点都是提取病毒特异性抗原成分或者基因片段,在体外扩增后生产疫苗,疫苗内是没有活病毒成分的。需要2-3次接种才能起效。
3.腺病毒载体疫苗:属于生产疫苗的新技术。只需要一次接种即可。原理是以腺病毒为载体,将新冠病毒的特异基因片段带入人体,注射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这个病毒抗原,激活机体免疫反应获得免疫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病毒核酸的抗原活性,激发身体的免疫作用。
根据目前的报道,几种疫苗在原理、制备方法等方面不相同,但最终的免疫效果无明显差别。
不论是哪种疫苗,起效都是依赖自身免疫系统对疫苗产生应答,所以需要接种人群有足够正常的免疫力。如果接种人群免疫力差或者处于免疫力下降阶段,那么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可能下降,保护力也可能下降。
那么脑部疾病患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呢?
根据2021-3-29国家卫健委官方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以下简称《指南》。明确列出的接种禁忌中提到,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脱髓鞘疾病患者,属于接种禁忌,不建议接种疫苗。
因此,对于首次发现脑部疾病的患者,应尽快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主治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并告知疫苗接种和疾病治疗哪者先行。
对于正在治疗或者已经治愈的脑病疾病患者,因为疾病种类繁多需要分情况讨论。
1.《指南》明确规定的接种禁忌: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脱髓鞘疾病患者,不建议接种。
2.良性脑肿瘤,脑部外伤,脑出血,已经经过手术治疗,并且没有并发症的治愈患者,可以放心接种疫苗。但如果是手术后癫痫没有控制者,暂缓接种。
3.恶性脑肿瘤患者,如正在放疗或者化疗,处于免疫力相对受损阶段,需要暂缓接种或者经过医生慎重评估免疫力后接种。任何原因(感冒、伤口感染、局部炎症)引起的发热(腋下体温≥37.3℃),暂缓接种。恶性脑肿瘤患者在病情稳定期间,如果没有癫痫发作,可以考虑接种疫苗,根据《指南》推荐,最好选择2针的灭活疫苗或者3针的重组亚单位疫苗。
4.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其他情况做出选择,因为人可能同时患上两种或以上的疾病。如果在脑病之外还罹患了其他疾病: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已知或怀疑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恶性肿瘤者;或者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腹痛者;不建议接种。
5.最后一招:详细查询并阅读国家卫健委官方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或者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接种后的一些注意事项
1.新冠病毒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是否有作用?
根据张文宏主任的观点,从以德尔塔病毒交锋后的经验来看,接种疫苗并加强个人防护仍然是目前最佳策略。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所引起的重症化和死亡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德尔塔变异株目前仍然在人类的可控范围内。
2.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不用再戴口罩吗?
当然需要。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100%,并且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因此,接种疫苗后还是应该继续佩戴口罩,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场所等;手卫生、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其他防护措施也需要继续保持。
3.关于疫苗的不良反应
一般反应包括局部和全身反应,部分人接种疫苗后12到24小时左右,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浸润并伴有轻度肿胀和疼痛。全身反应表现为发热,多为低热(38℃以下),部分人同时伴有头痛、乏力、恶心、食欲下降、轻度腹痛、腹泻等。一般反应通常2至3天内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但在此期间需要注意休息,不建议过量运动。注意保暖,防止继发疾病。如果症状较重或者持续时间大于3天,需要尽快就医。
4.接种后能洗澡吗?
建议当天不要洗澡。打完疫苗在皮肤上会留有针眼,水可能会顺着针孔进入到体内引起感染。为了自身安全,当天最好不要洗澡。建议第二天再洗。
本文是黄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