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侯伟 三甲
侯伟 主任医师
西安交大二附院 小儿内科

中国过敏防治周|儿童过敏疾病防治知识十问十答

740人已读

1、中国过敏防治周的来历?

每年立秋后,是我国北方地区各种花粉症的高峰期,许多患儿出现“鼻塞、流清涕、鼻痒、眼睛痒、胸闷、气短”的症状,这是典型的“过敏性鼻炎结膜炎、过敏性哮喘”的临床表现。但由于对过敏性疾病的了解和认识不足,患儿被当成普通“感冒”、“支气管炎”治疗,其实这些都是过敏引起的。为提高公众对过敏性疾认知,2016年8月13日由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北京变态反应医师分会联合40余家媒体和企业共同宣布将每年8月的第二周定为“中国过敏防治周”。

2、今年中国过敏防治周的主题是什么?

中国过敏防治周每年都会设立主题,第一届(2016年)的主题是“呼吸与共,聚力抗敏”,第二届(2017年)主题是“防治过敏、正确诊断、规范治疗”,第三届(2018年)主题是“防治过敏,深入基层,健康中国行”;第四届(2019年)主题是“全国关注食物过敏”,第五届(2020年)的主题是“精准诊断,精准防治”。今年中国过敏防治周的主题是“健康中国行动,防治严重过敏反应”。
3、什么是儿童严重过敏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anaphylaxis)是一种主要由IgE介导的,临床表现为速发、危及生命、可以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超敏反应,多数伴有皮肤黏膜系统表现,少数可以仅表现为呼吸或心血管系统症状、体征,如严重的上气道梗阻、气道痉挛、低血压等,过敏性休克危重症表现。严重过敏反应的患病率为0.05%~2%,近年来,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有所上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4、引起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诱因是什么?

引起儿童严重过敏的的诱因最常见的是食物过敏原,婴幼儿多为牛奶、鸡蛋,小麦、花生,其次是蚊虫叮咬、药物、疫苗等。药物过敏以抗生素类药物为多见,其中仅有少量是真正的“药物过敏”,许多是病毒感染引起。孩子经常被处方抗生素,有些抗生素也可以引起皮疹,需要详细了解皮疹的特点和出现时间与使用抗生素的关系。
5、如何早期识别严重过敏反应?

儿童严重过敏早期识别十分重要,特别是有过敏体质或有过敏疾病病史的患儿。暴露于已知或可以变应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皮肤瘙痒、皮肤潮红、荨麻疹、口唇或眼睑肿胀、胸闷、喘息、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往往提示发生了过敏反应。部分患儿可能无皮肤黏膜症状,直接导致呼吸困难、喘息、低氧血症和血压下降、循环衰竭等症状。
6、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如何救治?

患儿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首先应切断过敏原,如果患儿静脉用药时,应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具和管道,不要拔针,保留静脉通道。在诊断急性严重过敏反应的第一时间, 紧急大腿前外侧肌群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01mg/kg,并给予0.9%氯化钠20ml/kg扩容,10-20min推注,早期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降低呼吸道疾病的风险,抗组胺药物可以缓解皮肤相关症状。
7、严重过敏反应什么要第一时间给予肾上腺素?

由于肾上腺素兼有α受体与β受体激动作用,在治疗过敏反应时可以的药理作用报考:α1 受体引起外周血管收缩、β1受体可增加心率与心肌收缩力、β2 受体可逆转支气管痉挛并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因此,肾上腺素是治疗过敏反应的, 可预防并缓解气道粘膜水肿从而避免气道阻塞,可用于治疗低血压、休克,可降低严重过敏反应的住院率与死亡率。
8、如何预防和管理严重过敏反应?

确诊严重过敏反应的诱因后应该进行回避,食物过敏应忌口过敏食物,应养成进食前详细阅读食物包装上的配料表,学龄前托幼机构的婴幼儿,应告知食物的类型以便避免。医师在给患儿处方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物,应询问既往药物史和过敏疾病病史,慎用中医制剂静脉注射或灌肠。
9、严重过敏反应在家庭中如何救治?

特应性体质或有过敏性疾病史的患儿和其家庭应该学习能够处置急性过敏反应发作措施,制定自我治疗计划和适当的接受训练。轻度过敏反应(没有心肺症状)治疗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果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可使用含有肾上腺素的全自动注射器肌肉注射,孩子或父母都应学会使用,如果没有全自动注射器,可以备肾上腺素针剂和药物注射器。
10、过敏疾病的严重性及如何防治防治?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儿童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过敏性湿疹、过敏性胃肠炎(食物过敏)、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药物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我国14岁以下儿童哮喘发病率为3.02%,人群中过敏性鼻炎发病率为4~38%,1~7岁儿童特应皮炎发病率为12.94%,2岁以下儿童食物过敏发生率为3.5~7.7%。由于过敏性疾病是全身疾病,多个器官受累,需要儿科、变态反应科、耳鼻咽喉科和皮肤科多学科共同防治。(本文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病院呼吸与哮喘专科侯伟医师撰写,以此纪念2021年“中国过敏防治周”)

侯伟
侯伟 主任医师
西安交大二附院 小儿内科